书房里总有几件喜欢的玩意儿。这件葫芦蝈蝈罐,是二十多年前,从旧货市场里买来的,那玲珑精巧的工艺,和谐对称的线条,还有玳瑁雕成的盖顶,一上手,就喜欢了。有了这件玩意儿,冬日里,便有了养蝈蝈的雅兴。
蝈蝈爱吃素,不生病,很容易饲养的。说窍门,只要做到保温定食,干干净净就可以了。多年来,我采用条件反射法,播放蝈蝈鸣叫的录音,所养的蝈蝈,都爱习惯性地大声鸣叫。养蝈蝈,妙在赏声赏形,乐在有趣有味。每每独坐书房休息时,暖暖的阳光,晒在写字台上,把罐里的蝈蝈放出来,任其在书桌上爬行。阳光下,蝈蝈总爱放声高歌。此时,零距离看着翠翠的蝈蝈,抖动的翅膀,灵活的爬行,总感到有份天真的欢快,还有那田园的风味;每每读书写字小憩时,亮亮的灯光,照在写字台上,把罐里的蝈蝈放出来,看其在书桌上散步。灯光下,蝈蝈总爱大声吟唱。此时,近距离听着浑厚的美声、顿挫的节奏、悦耳的音调,总联想那是率真的吟诵,还有那文人的情怀。
母亲九十岁那年,来我家小住了数月。每每听到书房里传出蝈蝈声,总爱说,冬天的蝈蝈,比夏天叫得好听。闲聊时母亲常说,大道归自然,法相生如来。冬天的蝈蝈,独唱最好听;夏天的蝈蝈,合唱最热闹。见母亲喜欢,便把蝈蝈罐放在她的床头。翌日,早上吃饭时,母亲对我说,昨晚听着蝈蝈的叫,数着蝈蝈的叫声,不一会儿就睡着了,睡得好安稳。母亲告诉我,这只蝈蝈有时一下子能叫三百多下呢。那天早上谈蝈蝈,母亲说了一件往事。儿时那年,一位卖蝈蝈的老人,在我们家门口,不幸被二楼滑落的晒衣竿划破了脖子,鲜血流了出来,老人却一声不吭,只是用手抹抹。当大家还在观望议论时,妹妹从家里取来了红药水,给老人抹上。事后,老人特地送给我一只蝈蝈。其实这件事,我早就淡忘了,却成了母亲记忆中的一件往事。
母亲小住的日子里,她总是关心备至那只蝈蝈,特用热水袋,精心为蝈蝈护暖。转眼年底了,母亲要去妹妹家过年,我让她把那只蝈蝈带上。她说,不用了,留个念想更好。送走母亲后,那晚我又独自坐在书房。真奇怪,平时爱叫的蝈蝈,却一声不吭,令我有点百思不解。晚上,我又把蝈蝈放在枕边,只听见沙沙的爬动声,却没有叫声。第二天喂食时,我又把罐里的蝈蝈放出来,任其在书桌上爬行。阳光下,蝈蝈总是来回打转,那快快慢慢的步伐,匆匆忙忙模样,忽然让我想到忙碌一生的母亲,在护养蝈蝈的那些日子里,不忘用小小的热水袋,为蝈蝈护暖。哦,这就是昨晚蝈蝈没有鸣叫的原由啊!可不,感恩总在无声时。小小的蝈蝈,又让我明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