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主帅智慧
别小看这减少的一个外援名额,对一支球队而言,实际上却可以算是“伤筋动骨”。
放在以往,由于有4个上场名额,从中锋到中场到中卫,整个中轴线都有外援压阵。现在麻烦来了——想要全力进攻,就得舍弃外援中后卫;想要加强防守,势必又要忍痛割爱一名前场外援攻击手。如何做这道选择题,成了各队主教练最头疼的问题。
以上海两支球队为例,博阿斯最终决定派出奥斯卡、胡尔克、埃尔克森“前场三叉戟”,但其实后腰艾哈迈多夫也实力不俗,只能被牺牲;申花这边,波耶特选择了莫雷诺、特维斯、瓜林,前国米射手马丁斯就无法登场,后防的定海神针金基熙也基本将成为摆设。
值得一提的是,“新政”中规定的是累计上场3名外援,这就意味着无法用外援替换外援,不管首发还是替补,18人大名单中最多只能3名外援。怎样选择搭配,更加考验主教练的智慧。
不难发现,足协的“新政”对亚洲外援的打击是最致命的,尤其是众多无法参加亚冠的球队,很难把宝贵的名额用在“亚外”身上。
从中超首轮来看,各队基本上都会把外援名额用在中前场,比如上港、申花、恒大等队都是如此。这样一来,纯国产后防线就明显增多。上港派出的是石柯、贺惯(左图 图 CFP)两名1993年出生的年轻中卫组合,申花这边则是李建滨和陶金(上图 图 CFP)搭档。而少数几支启用外援中卫的球队,锋线上只能让本土前锋出战,像辽宁宏运的杨旭、河南建业的胡靖航、重庆力帆的南松等,都获得了首发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新政”对国产后卫、前锋无疑是一大福音。
小将并非摆设
强制性规定必须有一名23岁以下球员首发,各支球队会不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联赛首轮来看,尽管出现了辽足小将王峤踢了15分钟就被换下的个别情况,但总体而言,U23球员的表现并非全是“打酱油”毫无用处。
上周五晚最先开打的贵州智诚与辽宁宏运一战,的确出现了让人担心的一幕:U23球员王峤才踢了15分钟左右,就被老将王亮替换下场。足协的新政只规定“首发”,没有规定时间,若其他球队效仿,用U23球员首发岂不是成了笑柄?当然,辽足也因此吃到了苦头,主动用掉一个换人名额的辽足在下半时门将石笑天被罚下场后,已经提前用完三个换人名额,不得不由中场球员王皓客串门将,令人啼笑皆非。
好在,像辽足这样敷衍对付的只是个别案例。广州富力迎战天津权健的比赛,20岁的黄政宇居然出任了富力的首发中后卫,他面对世界级球星帕托、维特塞尔踢满了90分钟,比赛中也表现得非常冷静,权健方面同样让U23球员刘奕鸣踢满全场;河南建业与河北华夏幸福一战,建业前锋胡靖航、华夏后卫高准翼也都整场没有被换下。
从数据统计来看,首轮中超,16支球队一共有35名U23球员出现在大名单中,22名U23球员出战,他们的平均出场时间是54.7分钟,其中首发的18名球员平均出场时间是64.3分钟,更难得的是有5名球员打满全场!显然,这已经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客观来说,足协的U23新政出台有些操之过急,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到联赛的观赏度,也受到了不小的质疑。但若是长久坚持,将会对中国足球产生积极影响。新人得到更多表现和锻炼机会,而不是长期在替补席上苦苦煎熬,最终受益的将是中国足球。 本报记者 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