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和家人到美国参加孙子的大学毕业典礼。
学校地处麻省,建校已有200多年,是美国的顶尖大学之一。孙子在上海读完高中后考入此校,主攻经济学。入读第二年被教授邀为助教,协助教授为本班和国际班的同学解惑释疑。第三年就独立撰写学术论文。他的论文被放大字体后张贴在校。他还获得了美国经济学研究生奖学金。这次毕业,他被列入最高荣誉毕业生的名单。
典礼还安排了名人访谈、家长与教授交流等活动。我们会见了孙子的导师。这位教授穿着普通,态度和蔼,表情生动。“教授你好,我们来自中国上海。”我首先向他招呼。“噢!我早就想去中国,一直没有成行。”他面带微笑地说。“很抱歉,我不擅长英语。”“可是我一句中文也不会说啊!”教授的直爽引得周围哄笑。教授说了很多话称赞我孙子,连说三次他“非常优秀”,甚至是他教过的最优秀的学生。他比喻说:“好像把你孙子独自放到树林里,扔给他一堆书,他也能自己读懂似的。”讲到这里,他突然问了我一句:“你们是怎么教育他的?”问题提得突然,我一时难以回答,只是热情地说了一堆感激的话,随后告别。
回家以后,那位教授提出的问题,一直萦回脑际。我们对孙子的家庭教育,确实是用了一些心的。我们并没有读过教育学、心理学,并没有很明确的教育计划。我们只是循着一些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阅读了一些现代教育知识的书籍,再按照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人生经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施加了一些影响。例如,在他幼儿时期,有意识地帮他认识外界事物。在他懂事以后,鼓励成了我们教育他的重要方法。我们真切地感到他的主动性、自觉性明显地增长。孩子再大一些时,我们经常利用饭后睡前的时间和他聊天,以开扩他的知识领域和思想视野。当他偶显才能时,也及时因势利导。《新民晚报》上《神童崛起》一文,就是他五年级时在看了丁俊晖夺冠的电视后,激情谈论,我们便不失时机地建议他写文投稿的。
记得在他即将出国前,由于行色匆匆,没有时间和我们多谈,又觉得有很多叮嘱,情急之下,在一张纸上匆匆地画了一棵树:根须深扎,枝叶茂盛,果实累累,题名为《成长树》,在枝叶旁用小字写上对他今后不同阶段的期盼和叮嘱。我们无法知道这张画对他是否产生了影响,但从他后来的表现看,是符合我们的期盼的。
我们都是普通人家,并不希冀子孙今后能发财炫富,飞黄腾达,只愿他做一个对社会有益、受人尊敬的人。这次他毕业,问他想不想求职于咨询、投行行业赚大钱。他说:“钱,够吃穿用就行了,不是我追求的目标。”他决心在经济专业上继续深造。现在,他已收到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耶鲁等好几所顶尖大学博士生的邀请。在此时刻,我们仍不忘对他鼓励。儿子以“初心不忘真人杰”勉励他。我盼他一生“快乐研创济世人”。
当今世界,社会迅速发展,科学突飞猛进,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条件。我每看到现在的孩子,他们个个敢说敢笑,很有个性,懂的很多,身体结实,心中总会无比喜爱。未来的学尖学霸、人才精英,都将从他们中涌现。作为我们家长,付出精力,用对方法,配合学校社会,把孩子培养得优秀,这既是施大爱于子女,又是为社会作出有价值的贡献,值得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