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新民晚报A19版夜光杯副刊刊登了作者曾泰元的《“兰州牛肉面”的英译》(以下简称《兰》)一文,读后颇有感慨,洵为作者呼吁让“兰州牛肉面”早日跻身世界权威的英文词典,进而使作为“中华第一面”的这种美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精神所感动。
《兰》的作者在比较意大利面(spaghetti)与日本面(ramem和udon)之英译名称的同时,提供了几个“兰州牛肉面”的英译,如Lanzhou beef noodles(兰州牛肉面条)、Lanzhou hand-pulled noodles(兰州手拉面条)、Lanzhou stretched noodles(兰州抻扯面条)、Lanzhou lamian(兰州拉面)以及英文《维基百科》(Wikipedia)收录的Lanzhou beef lamian(兰州牛肉拉面)。综观上述各种英译,相对而言,笔者有几分赞同全音译的Lanzhou lamian,因为其简单明了,域外人士一看便知晓这是“直译”或“音译”。
兰州拉面门店在上海街头随处可见,笔者对兰州拉面曾一度“情有独钟”,过去在上班时,有段时间单位没有食堂,只能在外解决就餐问题。为此,笔者彼时早餐午餐都首选此餐,间或以河南拉面“换口味”。
目前上海大街小巷的兰州拉面店招没有统一或固定的标识,常见的有“兰州牛肉面”、“伊兰牛肉面”、“清真面馆”等招牌,但以“兰州拉面”这一名称居多。笔者除赞同Lanzhou lamian之英译外,还极力倡导使用Lanzhou lamian with beef。个中的理由是Lanzhou (兰州)属地名,可音译,Lamian(拉面)是其特殊的手艺(应该申请“非遗”保护,不知有无考虑),宜音译,with beef采取意译法较为贴切。喜好兰州拉面的食客都知道,一份拉面里的牛肉仅三到五片,难解“食肉之瘾”,但食客可另加一份牛肉或者羊肉之类(过去笔者午餐常常另加一份牛肉、卤蛋或煎蛋)。因此,笔者以为应强化和突出Lanzhou(兰州)和lamian(拉面),而《兰》文中的Lanzhou niurou mian这一译法将 niurou(牛肉)置于mian之前予以突出并将其直译(音译),似乎值得进一步斟酌和推敲。
以上纯属个人管见,献芹于此,只求聊备一格。虽是商榷,但笔者目的与作者相同,就是希望包括兰州拉面在内的诸多中国餐饮食品(土特产品)能够通过准确的英语表达(英译)早日冲出国门,走向海外,使世界餐饮文化因中华美食而更加多姿多彩,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