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斯爱登山,台湾三千米以上的高山有二百六十八座,够他爬的。他还爱咖啡,于是开始各种讲究,关于豆子、烘焙、水质,无所不挑,其中最重要的当然莫过于水质了。
爬山时经常喝山里的泉水,他喝水的道行已经到了能体会出水中矿物质带给舌尖不同感觉的地步,于是他每回背500CC以上的水回台北,用清泉煮咖啡,坦白说有点过度雅痞,不过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生活追求不就是某些小地方的自我满足与成就感?像大胖追求速度、小羽追求厨房,而我不也追求……能够打篮球真是种说不出的幸福呀。
从十三岁打篮球,居然打了五十年,仍在持续之中,别人眼中是疯老头,但我只要拿着球走进球场,就有了大地清新、灵魂飞翔的幸福感。当然,一旦成为球痴,养成不少讨人厌的习惯,要是公园的篮网破了,找里长;要是河滨公园的篮框歪了,打电话烦市政府。没有篮网与歪的篮框对打球者而言,是多么无法忍受的事,像牛肉面少了把香菜末。
因此我强迫自己接受布鲁斯的山泉理念,再说他又没叫我帮忙扛水,我挑剔个什么劲。
最近布鲁斯女友生日,他送上前一天刚从高山扛回来的泉水,我想这对女人而言,可以是感激涕零的礼物,也可能被视为“精神病”的礼物。幸好他的女朋友属于感动类。
(如果我花十几个小时扛山泉回家送老婆?可以想见她会这么说:小气鬼,买个包也舍不得,宁可扛歪脊椎骨。)
由爱喝咖啡延展至水质,构成布鲁斯的生活态度:未必奢侈,绝对讲究。
老许则把生活的一部分朝圣化,听起来有点玄,得从他得子那天说起。儿子从小身体不是很好,夫妻俩向妈祖祈求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如今儿子已为他们添第二个孙子,老两口便展开还愿之旅。
平日经营游戏场,随百货公司,周一休假,他们画出路线,从台北出发,朝拜哪几座妈祖庙、途中吃哪家餐厅、顺便逛哪个风景区。已经两年,从未间断,每周二将旅程的照片贴上网,供各方赌他们半途而废的朋友失望。
我查了查,台湾小小地方竟然登记在案的妈祖庙有五百一十座,还不包括许多庙主祀者虽非妈祖,但也同庙奉祀,因此如果他们真要还完愿,恐怕至少得花一百个星期。
以妈祖庙为中心,延伸出去的夫妻小旅行,构成老许的生活态度:以共同的目标,培养结婚数十年后的新相处模式。
不要以为这很简单,像我找老许打牌,他都因此而推辞,以前别说我找他,即使只凑到三个人,他也坚持:我们打三人麻将怎么样?
其实大多数老夫老妻不愿意出门,一是懒,二是怕麻烦。妈祖如何照料他的儿子健康成长,我不清楚,可我知道因为妈祖他们生活在固定的程序之中,找到可预期的乐趣。
期待星期一!
(如果我对老婆说,每周一去参拜郑成功庙如何?保证她拒绝表示意见。可是如果我说每周发掘一家新的菜场,她一定高兴。不幸上菜场得早起,想想算了吧,男人经常因提出馊主意而自误。)
认识一些年轻朋友,其中几个组织了美术馆计划,利用假期,探访全球各地的美术馆,而且只有美术馆。在罗马遇过一次,中午,我坐在一家餐馆内,忽然进来六名背大行李的小子。吃饭过程中他们交换早上去的美术馆心得,同时互相简报下午那家美术馆的基本资料。
我听得玄了,忍不住搬椅子、搬盘子、搬酒瓶凑过去。蒙他们不嫌弃,我上了人生之中算是极为重要的一堂课,那叫唯有把握当下,方能造就未来。
理论是这样的,他们认为四十岁之后,人生必须切割许多部分给家庭、给事业、给一大堆乱七八糟说不出名堂的事情,何不四十岁前放纵自己一点,就拟定美术馆战略,而且以认真的态度参观每一家美术馆。他们相信,维持五六年以后,美术馆会流进他们的血液、进入他们的大脑,变成日后生活里的一大支柱。
试着替他们的生活架构出模式:以美术馆建立人生的后半段。
一如我,篮球是真理、生命与方向。
喔,想跟我斗个牛?三大规则:我上篮不准挡,否则告你伤害;我投篮不准敲锅,告你不尊重资深公民;你上篮,我怎么拦怎么捶怎么拐,你都得认命,我保证四处宣扬你小子敬老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