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定点购物、禁止不合理低价游、建立旅行社“黑名单”……昨天,云南省向社会公布《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从购物场所、旅行社、导游、属地政府责任等7个方面,明确22条旅游市场整治措施,以确保云南旅游市场秩序一年内实现根本好转。
疾在腠理从来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致使问题朝着“病入骨髓”演化。而云南祭出被誉为“史上最严”的整治措施,就是在正视有疾在身的基础上,用对症下药之方来剔疽消痈。
对症下药,先要摸准“症”在哪。云南旅游市场的不少症结,确实到了积弊待解的地步。自今年开年以来,云南丽江就因女游客挨打遭毁容、多人在餐厅催饭被打、副省长被强迫购物、被三部委重点督查、被国家旅游局严重警告、官微怼网友等事件,频频“霸屏”旅游新闻版块。丽江旅游形象危机,是整个云南旅游形象“抱恙”的缩影。据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统计数据,从2014年开始,云南旅游投诉率已连续三年“霸占”全国榜首。
因此,今年2月,云南省政府下发《深入开展旅游行业整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方案》。如今,云南系统性地发布22条整治举措,也是从更大的面上因症施治。今年全国两会云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云南省长阮成发就曾表示,会出台史上最严治理措施,力争用一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乱象。而奉行“严字诀”的22条整治措施出台,不啻为对承诺的兑现。
可以看到,这些整治措施有个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秉持问题导向。像之前强制购物现象不少见,这次就明确严禁变相安排和诱导购物;针对酒托借“艳遇”之名色诱消费、出租车不打表和漫天要价等欺客宰客乱象,强调严惩针对旅游者的欺诈销售;对于黑导游问题,也提出建立全省统一的导游管理信息平台,强化签约导游管理……
治乱象的关键,还在治“人”。正如2月10日阮成发在谈到旅游市场整治时说到的,“有些购物店那么嚣张,为什么就关不掉呢?背后有人吧。”很多时候,也正是这些“人”,导致乱象难治。因而治住了这些“人”,也意味着抓住了重要抓手。此次当地整改措施中,既明确了各项措施的牵头、配合、负责单位和人,又讲到了对具体责任人的考评问责,无疑也意在治“人”。
说起来,云南此前也不乏整治乱象的举措,比如制定发布主要旅游线路产品成本价、组建旅游警察队伍,之前还设立了旅游购物退货监理中心,明确旅游购物30天内可无理由退款,但这次显然来得更系统性也更全方位,或者说更彻底。
彩云之南,景致如幻,云南的旅游形象,不能再被那些打人、宰客之类乱象抹黑。前些年,三亚也曾因宰客事件频发而深陷舆论围困,在用力整改后,其旅游形象迎来翻新。而这次云南整改的力道更猛,期待它也早日收到刮骨疗毒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