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1992中年危机”源自联合国对青年的定义,即15—24岁。老中青三代,形成年龄区间固然容易;可是,谁老谁少恐怕不能唯年龄论。
是否中年,年龄从来不是关隘,心态和气质才是。遗憾的是,80后、90后们,虽未到中年,却早早感受到了中年阶段才有的那份焦虑、重压和不甘。心态上的“中龄化”、气质上的“老态化”,让他们少了应有的朝气。
80后、90后“与时代一起成长”,不让这种伴随体验淹没在牢骚与抱怨中,才是端正心态、重新出发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是个坏时代,因为刚出校门就开始背负着买房的“呐喊与彷徨”;这是个好时代,因为无论校园化还是社会化,都有足够的舞台让心中的可能成为现实;这是个巧时代,因为没有人再刻板地定义“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由此看,这更是个“角时代”,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主角。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个人也都在不断行进,区别在于能否跟上时代甚至超越时代。不必纠缠长幼,随时代成长的“1992”正蓬勃,没有什么比拔节生长更有力量,没有什么比盛开绚烂更加耀眼,前面的坑或槛哪是什么危机,须知竹子没了节间,也不会节节高。(李洪兴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