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先生百岁寿诞,他的文献展在他的祖籍苏州开幕。贝聿铭是世界一流的建筑师,他所建造的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以及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卢浮宫“金字塔”等建筑,已被公认是不朽的建筑。
贝聿铭建筑不朽的奥秘是什么?我想,贝聿铭建筑不朽的奥秘在于:他是中国人。他的建筑是中国人的建筑。他的建筑的内涵和灵魂,都是中国的。同时,还要说的是,贝聿铭,这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建筑师,只有中国人才能读懂他。
1983年,我在杭州采访赵无极。我问了他两个问题。一个是问他凭什么可以成为世界意义的画家。他的回答是:“我的画是中国人画的画,西方人难以替代。”另一个是问他的画是否只有西方人才能看懂。他的回答是:“西方人哪里能看懂?我的画只有中国人能看懂。”记得当时,我被他的回答惊呆了。作为记者、作为中国人,我当然愿闻其详。
赵无极说了件往事。贝聿铭曾提议,和他合作,留一件作品在中国。这件作品就是北京香山饭店。贝聿铭和他都认为,他俩的画或建筑,都是中国的,都是西方人无法真正理解的,也都是中国人才能真正看懂的。香山饭店建成后,贝聿铭的建筑,大多看懂了。赵无极的画,有人看不懂。贝聿铭因此很伤心,还是赵无极安慰了他,说:“中国人的艺术,总有一天,中国人能看懂的,因为,也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看懂。”
上文说了不少“看懂”这个词。它的内核其实是“读懂”。从赵无极所说的这件往事算起,几十年过去了。到今天,我们是不是真正读懂赵无极、读懂贝聿铭了?可能还是不懂、不太懂,或者说没真正懂。
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新馆,大概读懂了。中国银行大厦、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卢浮宫“金字塔”呢?说是中国的,说是西方人无法真正理解的,说是只有中国人才能看懂的,个中奥秘,还有这个贝聿铭,你读懂了吗?
问题是我们真该看懂、读懂。从小拿筷子的,和从小拿刀叉的,不一样。写意的中国人,和写实的西方人不一样。三十年前,刘海粟和我说过一句话:“只要是中国人,无论他是拿毛笔,还是拿油画棒,画出来的都是中国画。”贝聿铭本人也说了:“我在中国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因此有种‘中国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
祝贺贝聿铭先生百年寿诞,我们需要真正读懂他。读懂了他,我们就有可能读懂文化,读懂中国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