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磁带是有记忆的
王莫之
  王莫之

  国内的发烧友最近流行听磁带,就像十几年前黑胶唱片在国外回潮,销量、产量连年攀高。大约是2010年,我留意到海外的一些线上唱片行,主要是一些独立厂牌有出磁带,于是,小部分的专辑,销售页面同时存在数字下载、CD、黑胶、磁带四种格式。磁带的要价偏低,英国通常是6英镑,美国则是10美金,几乎都是限量版,数量在100-500不等,极端的少至50盘。随身听老早罢工了,买上一个拷贝,似乎只为那个感觉,和世上另外49人共享一则秘密。

  我当时玩黑胶才三年,疯魔到仿佛家里的原版CD全部遁形,喜欢的专辑若无一张黑胶,如同没有。2011年去了一趟台湾,戏剧交流,自由的时间都在淘黑胶。也买磁带,因为太实惠,二手市场里折人民币每盘不到五块,原封的都那么贱,完全是被淘汰了。回沪后,跑虬江路购入一台日产的天龙卡座,开始重新听磁带。

  社会上确实存在一批人,赶时髦,把玩黑胶,提高调性。黑胶和CD的音质对比是个复杂的课题。我收藏黑胶,主要迷恋它巨大的身形、多变的设计,也因为在某个时期,它的价值被低估了,待到矫枉过正,热情也就不再了。

  都说黑胶的声音温暖,其实磁带尤甚,浑厚得仿佛名伶感冒。这里面包括了底噪、失真,总之,是对原始录音的轻度扭曲。类似的听觉调味,通过音响器材达成,费用可观,但借助软件去实现,少则十几元,多则上百元,非常经济。不妨一试,相同的专辑,拿CD、黑胶、磁带三种版本在同一套设备上播放,效果还是容易分辨的。CD提供稳定、纯净的高品质,黑胶偏于氛围、腔调,磁带的失真感自成一派,尤其体现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爵士乐,萨克斯、小号这类管乐的魅力会有加分。我不是在讨论音质的优劣,而是口味的区分,如同一盘肉丝,有人喜欢京酱,有人偏好鱼香。只是有一点,那的确是磁带所特有的。磁带是有记忆的,上一次播放到哪儿,卷轴就以它特有的方式记录下来,在下一次强迫你去接受、面对。当然,你也可以破坏这套游戏规则,你可以倒带,可以快进。我的随身听老早罢工了。我在家里听卡座拖拉磁带的时候,有时会看见二十年前的自己,为了省电,拿铅笔头手动倒带,当时最喜欢中华牌的2B铅笔。

  磁带在中国的回潮必然是小范围的,如同四月里的微风,还有飞絮,引得皮肤起反应。这玩意我们经历过,不像黑胶,八零年代之后出生的人士到了新世纪才建立联系。这似乎也正是磁带的魅力,如同一个灵媒。很多时候,我们是在听音乐,没错,我们在听音乐,也是在拾取唱片沟槽里的生命记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A25版:军界瞭望
   第A26版:军界瞭望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对方撤回了一条消息
想戒烟?请到加拿大
留在乐曲里的笑声
万氏兄弟动画梦
樱花雪
磁带是有记忆的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磁带是有记忆的 2017-04-10 2 2017年04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