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旅法华侨刘少尧被枪杀案暴露种种弊端~~~
旅法华侨刘少尧被枪杀案暴露种种弊端~~~
旅法华侨刘少尧被枪杀案暴露种种弊端~~~
旅法华侨刘少尧被枪杀案暴露种种弊端~~~
旅法华侨刘少尧被枪杀案暴露种种弊端~~~
     
2017年04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旅法华侨刘少尧被枪杀案暴露种种弊端
法国警察:委屈的羊?蛮横的狼?
郭书谏
■ 法国警察在民众游行示威期间加强警戒 图GJ
  文 / 郭书谏

  旅法华侨刘少尧被法国警察枪杀案发生10天后,巴黎检察院5日终于立案,并对相关人员展开侦讯。尽管涉事双方各执一词,案件真相仍在调查中,但是对于因反恐不力、过度执法、涉黑涉腐等新闻而导致形象颇为负面的法国警察来说,这一事件以及事后面对华人维权的失当处理方式,无疑是雪上加霜。法国警察却觉得委屈,认为自己是“社会清洁工”,从事着和环卫工人一样不可或缺却又被社会蔑视的工作。

  负面新闻不断

  近年来,随着法国安全形势恶化,法国人对警察的不满日益加剧,法国媒体对警察无能的报道也屡见不鲜。例如《巴黎人报》报道,2015年11月巴黎恐袭案主要嫌疑人萨拉赫·阿布德斯拉姆在逃亡期间曾被法国警察放走三次;2016年9月4日在巴黎圣母院附近停了一辆装有多个煤气、柴油罐的可疑车辆,接到报案4小时后警察才姗姗来迟,讽刺的是停车点就在警察总局不远处。还有无数未能解决的偷盗案件,受害者往往只能糟心地自认倒霉。

  不仅如此,法国警察的粗暴执法形象似乎也深入人心,特别是面对不同出身、肤色或宗教信仰的公民,法国警察的执法公正性屡遭质疑。去年4月,两名中国女留学生因所住公寓墙上写有“中国妓女,一楼”,被警方怀疑是妓女并藏有毒品和枪支,无辜遭受粗暴搜查。今年2月,警察对黑人青年泰奥执法时用警棍暴力捅入肛门,引发少数族裔自2005年以来最大的反警察种族歧视和暴力执法的抗议。旅法华侨刘少尧被警察枪杀后,华人团体也爆发了抗议粗暴执法的游行。

  部分社会学研究已经显示,在法国警方日常执法行动中,黑人、穆斯林和其他少数族裔接受盘查的概率要远远高于白人。“停止以貌取人滥查身份”协会在过去5年内收到2283份投诉,有616份被受理为滥查身份的明确案例。47%投诉涉及以貌取人、滥查身份,17.9%投诉者在查证时遭遇身体暴力,12.8%遭到辱骂,还有10%在搜查时被触碰生殖器部位。

  巴黎政治学院社会学教授、法国国家移民问题专家组成员凯瑟琳·德翁登多次在法国媒体和研究期刊上公开呼吁,要解决法国郊区问题,首先要警察在执法中尽快取消针对穆斯林等移民群体的识别方式,公正平等执法。

  警察满腹怨言

  面对社会的种种不满,法国警察似乎也是一肚子委屈:工作不够安全、装备不够精良、薪水不够满意、民众不够理解……打着这些理由的招牌,法国警察仅去年就组织过多次示威,甚至消极怠工。

  纵观这些抱怨,有些是制度层面的沉疴,有些是职责转变带来的不适应,还有些则是法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偏见的影响。

  从警察部队内因来看,弊端不少。例如,法国警队的招募有些解决失业的性质,除了法国国籍的条件外,对学历、阅历等方面要求不高,导致警队整体素质下降。但另一方面,很多“菜鸟”一出警校就会被派到最棘手的地区。比如在巴黎,很多外省新人被派到以移民为主、犯罪率最高的地区,他们既不熟悉巴黎,更不晓得如何和移民打交道,在敌意中形成了封闭、容易反应过度的职业习惯。

  多年来,法国警察的主要工作内容多是急救伤病、接送孩子、指挥交通等辅助职责,时间一久,许多警察认为自己更像社会工作者。但近年随着反恐任务加重以及警民关系趋紧,一向“舒服”惯了的法国警察开始不适应自己的工作了。

  从2015年11月巴黎恐袭开始,进入紧急状态的法国就没消停过:反新劳动法示威、欧洲杯安保、加莱难民营……多项重型安保任务一个接一个落在了警察肩上。一方面拿着和平均工资差不多的月薪(巴黎普通警察月薪约为3000至5000欧元,巴黎人平均月薪约为3340欧元),一方面是不断上升的死伤率(仅2015年就有5674起警察遇袭受伤事件,并呈上升趋势),让法国警察的脆弱神经不堪重负。调查显示,法国警察自杀率比普通人高36%,仅2014年就有超过50名警察结束自己的生命。

  法国司法部长陶比拉去年又提出改革措施,包括部分受刑人员外出时须强制警察护卫。这让长期累积工作压力的警察群情激愤,直接导致各地十多次警察抗议示威。

  制度急需改革

  从外因看,在制度层面,没有司法授权,法国警察很多行为受到法律限制。这样的设置本来是为了防止滥用执法权,但实际操作时,司法程序冗长、相互推诿责任等弊病暴露无疑,大大削弱警察的反应速度和战斗力。

  以放宽使用武器权限为例,法国警察多年来一直抱怨,在城市反恐行动中常常受限于武器装备。作为维持治安的常规武力,法国警察通常仅装备电棍和手枪等轻型武器,辅以手铐等执法工具,并不配备防护装备。而由于宪兵是军人,他们在使用武器合法自卫方面比警察拥有更大权力。在《查理周刊》袭击事件中,恐怖分子穿防弹背心、持突击步枪,普通警察无力与他们对峙,只能等待特种部队出场。在巴塔克兰剧场袭击事件中,两名警察率先抵达现场,用手枪击毙一名持枪恐怖分子。但由于恐怖分子携带重型火力,两名警察被迫撤退。

  在尝尽恐袭苦果后,2015年11月20日奥朗德政府终于宣布升级警察反恐装备。在未来的装备升级项目中,警察将装备和特种部队相似的武器,包括G36自动步枪、弹道防护罩、防弹背心、防弹头盔和防火警服。部分作战单位还将装备冲锋枪,每分钟可发射750颗子弹,射程达500米,可穿透防弹夹克。

  此外,在紧急状态下,警察有权不出示法官许可的搜查证,就可以直接对任何有嫌疑的对象进行调查。根据人权组织统计,截至2016年2月2日,法国警察实施了3289次搜查和约400次软禁。

  但是,由于法国官方和媒体并未对所有民众,尤其是不会说法语的少数族裔和外国人进行警示,这条规定并不为所有人知晓。反而近年不断出现犯罪分子假扮警察上门偷盗案件,令住在不安全街区的民众对突然上门的警察都有所警惕。这也是许多人认为刘少尧案中法国警察负有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华人遭受歧视

  法国政府通过文学、艺术、时尚文化,在国际上塑造了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家形象,吸引着外国游客,却也掩盖了法国人对华人普遍的歧视、鄙视甚至蔑视。巴黎第八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皮埃尔·皮卡特表示:“华人在法国遭受种族歧视,不仅是法国白人,还有来自阿拉伯人等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在他们眼中,很多华人没有合法居留权,容易屈服于威胁,不喜欢抗议,更不喜欢公开表达想法。”富有却软弱,几乎使华人成了“软柿子”的代名词。

  这种观念自然影响到了法国警察。在黑人青年泰奥遭遇暴力执法后,总统奥朗德专程到医院探望他,并承诺司法机构将调查到底。而仅仅相隔了一个月的刘少尧案,法国媒体和政府却在还未开始调查案件始末时就将主要责任推给了死者,从而引发在法华人华侨大规模抗议。在华人华侨和中国外交部联合施压之下,巴黎警察局才终于承诺展开调查。

  在难民问题、恐怖袭击和失业率等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电影中田园牧歌式的法国正渐行渐远。消极的媒体形象、严峻的安全形势、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以及自身素质的局限导致的警民冲突,法国警察的未来着实不轻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A25版:军界瞭望
   第A26版:军界瞭望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热点锁定
本期导读
法国警察:委屈的羊?蛮横的狼?
法国警察组成
在法华侨华人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A22法国警察:委屈的羊?蛮横的狼? 2017-04-10 2 2017年04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