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近几年虹口区都在积极推进老旧里弄房小区的相关工作。改造春阳里是我区实施的全市首个城市更新改造试点项目,主要通过实现厨卫独用功能来提升房屋安全性能和居住舒适度。我们下决心在“十三五”期间完成1000万平方米的旧住房修缮,今年计划完成3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近2.8万户。已有158万平方米的项目在推进建设,剩余项目也在积极筹备中。
问:我住在新建的彩虹湾城,入住人口越来越多,很关心交通出行问题。
答:首先恭喜您乔迁新居。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我们坚持“软硬兼施”。硬件方面,逐步打通6条区区对接道路,其中安汾路(江杨南路-水电路)去年已建成;三门路(江杨南路-南何支线)、衡水路(罗浮路-中州路)年内竣工,株洲路(新同心路-北宝兴路)、天潼路力争明年竣工;平凉路/杨树浦路(临潼路-大连路)也正在加快推进。今年底,三门路(江杨南路-南何支线)将打通,对周边居民出行提供便利。同时,我们正积极推进曲阳路(四平路—临平路)辟通、海伦路、海伦西路(宝山路—四平路)、公平路拓宽等项目。
软件方面,对常态性堵点和事故多发路段增设警力,持续加大交通违法整治力度,重点处罚道路两侧车辆违停、非机动车乱穿车道等。今年我们还在丰镇路、水电路等5条道路部分路段增设了夜间道路停车场,停车泊位105个,有效缓解了夜间停车位紧张问题。
问:孩子在虹口区读书,家长很关心学校饮食安全吗?
答: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我们正在加强部门合作,将“明厨亮灶”工程延伸到学校,为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区教育局与区市场监管局合作,将全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后厨内的311个摄像头,分别接入到属地8个市场监管所监控范围。时段“全覆盖”,每天9:30-13:00的餐食准备时间全程向监管部门开放,有午后点心的幼儿园延长开放下午时段;空间“无盲区”,在备餐、灶台、洗碗、消毒等全部区域,摄像头都安装到位,一旦发现人员不规范操作等问题,执法人员立即指导整改。
问:我是虹口的老居民,今年夏天发现小区附近小河没有异味,又能在河边纳凉了,希望一直保持下去。
答:虹口滨江临河,除了黄浦江和苏州河,还有7条段内河,总长约22.6公里,面积约0.9平方公里。今年全市重点开展了中小河道综合整治,“用好一个抓手、开展两大任务”。“一个抓手”是落实河长制,“两大任务”是水上抓黑臭整治、岸上抓违建拆除。
水上清淤疏浚,对16.5公里虹口港水系疏浚土方量14.9万立方。引清调水,充分发挥虹口港泵闸调水作用,将水质较好的黄浦江水引入虹口港,改善内河水质。截污控源方面,推进全区6个排水系统、256个雨污混接点改造。目前,列入市里考核的江湾市河和南泗塘不再黑臭、水质达标,其余河道也更加干净,同时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5月底已完成铺设592套绿植浮床和14套曝气复氧装置,进一步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岸上专项整治违建,排摸梳理出沿河10米范围内约2.3万平方米违法建筑,目前已拆除75%,力争9月底前实现沿河“零违建”。沿河拆违不单是保护水质,也是为了腾出空间、修建廊道、植绿造景,为居民群众提供亲水而行的好去处。
问:家附近很多违章搭建都被拆除了,无证摊贩也被清除了,小区环境清爽了不少,听说政府在整治后还会提升居住条件和街区环境,请问具体有哪些举措?
答:在推进“五违四必”整治过程中坚持“破”“立”结合,有“力度”,更有“温度”。
“破”要有“力度”。从去年开始,按照每年“1+7+X”的模式,对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违法用地等问题销账式推进、网格化监管。各点位整治完成率均已超过70%。
“立”要有“温度”。坚持需求导向,以“微更新”的方式加快整治后的开发利用和功能转型,全面提升家里面空间和家门口环境。比如,针对一些居民对拆违后生活空间做“减法”的担忧,我们主动再做“加法”,为他们重新规划房屋空间布局,提供从设计到装修的一条龙服务,尤其是增设独立厨卫空间。同时也不忘为居民打造便捷、舒适、美丽的街区环境,比如提篮桥街道完成对一些违法经营、违章建筑的整治后,合理规划菜场、早餐店等便民设施,积极建设虹口港亲水滨河步道、街心“口袋”健身公园等项目,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服务。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