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大山童馨”支助贵州纳雍失依儿童的子项目“点亮心灵”再度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徐光兴率20余人的团队前往纳雍,内心渴望已久的孩子们也终于等来了这些可爱的老师。
今年,“大山童馨”6岁,“点亮心灵”3岁。
悄然的变化
2011年10月,初赴纳雍的我们还摸不清该怎么走,飞机、火车、汽车,辗转经贵阳从六盘水住宿一晚,次日才抵达目的地,如今,从上海去往纳雍的路,我们已经像回家一样熟悉。
那时候,微博方兴未艾,还有个昵称叫“围脖”,现在,它连同这个昵称都已被很多人忘记。但我们就是从这里知道了“爱心纳雍”,一群虽然生活在闭塞的小县城,却从未落伍的人组成的义工团体,在“刷屏”时代大幕初启之时,率先分享了贵州大山里残酷的现实。
6年过去了,“围脖”的热度早已让位给微信朋友圈,网络时代更迭的速度如四季轮回。纳雍县城的变化也让人惊心动魄,高速公路前年通到了纳雍,从贵阳机场过去仅需2个小时。6年前那个看上去特别适合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影,一大早宾馆楼下还蹲满“背篓”,等着替人背物的县城,忽然间矗立起许多高层住宅,豪华酒店都有了好几间。初次到访的人总会疑惑,这里还需要扶贫?
然而,在一刻也不停歇的发展洪流中,大山里的日月依然漫长,渗水的老屋里家徒四壁,玉米饭和酸菜汤贯穿一年四季,失去父母庇护的孩子仍然在焦虑地盼着自己长大,好去上学、打工,孝敬爷爷奶奶,带出弟弟妹妹。
“大山童馨”选择了这样的慢节奏,它同大山里的日月一起,慢慢地陪伴着这些孩子。每年雷打不动地在春夏之交和隆冬将至时,送去满满两袋大米、衣服、学习生活用品和其他物品。
每年暑期,总会有一些年轻活泼、温柔耐心的老师,来带着他们做游戏、唱歌、画画,在那些时候,这些苦闷的孩子终于释放自我,感受到幸福快乐,眼睛发亮地说出这样的话“老师,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
在没有人来的日子,用“大山童馨”给的“再生基金”买的小鸡小鹅成了他们最忠诚的玩伴。每天放学后,赶着“宠物”到田里去,是他们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也许正是这稳定而持续的陪伴,逐渐驱散孩子们心中的恐惧、担忧、自卑与空虚,取而代之的是安全感和温暖。虽然,它永远无法与妈妈的爱抚和爸爸的依靠相比拟,但至少让他们心有所托。今年,“爱心纳雍”的义工们、华师大心理辅导团队的成员们和记者,都感受到很多孩子明显的变化,他们从以前拘谨地低着头,一声不吭,变得愿意笑、愿意开口讲话,甚至活泼、调皮、开朗、自信。
相比平地起高楼,这变化缓慢到几乎看不出位移,但潜移默化中透露出的力量,却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
他们的去向
很多人关心孩子们的去向,希望看到这一公益项目带来的效果。的确,6年了,项目最早资助的一些初中生早已或求学深造,或走上社会。这当中,好消息有,坏消息也有。
今年,最好的消息是阳长镇胡家寨村二组的女孩张加为高考过了一本分数线。她的大哥张震宇就读于天津理工大学,二哥张乾义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弟弟张玉林在纳雍一中读书,即将升入高三,目标是国防科技大学。他们兄妹中有三个得到过“大山童馨”的资助。暑假里,兄妹仨在家除了干农活,就是学习,大哥准备考研,妹妹巩固数学,弟弟备战高考,二哥在学校补课。
但这样的事例在贫穷的大山里毕竟是少数。所以,更能为我们灌注动力的故事来自他们——
当年,“大山童馨”项目因记者发现男孩显华回家路上额外抱着的一只书包开启。书包的主人、他的姐姐王显敏放学后随爷爷去背煤。姐弟仨父亲病故,母亲出走,跟着爷爷奶奶过活。由老师口中,我们得知失依儿童在当地大量存在的事实。姐弟仨的故事见报后,乡政府将他们从深山迁到乡养老院居住。姐姐初中毕业读了职校,参加工作,每月给爷爷奶奶寄回2000元。乡里前不久给他们盖了房子,她让奶奶把钱攒起来,用于装修。
本报报道过的“挖药”男孩宋年生,读初中时每个周末都上山采药,攒起来背到镇上卖,养活智力低下的双亲。初中毕业他外出打工,将每月工资的一大半寄回家。慢慢地,破败的家也实现了“电气化”,电饭锅、电磁炉、电视机都有了。
何双燕和何双晴姐妹俩,义工家访时,发现她们穷到没东西吃,经常饿肚子。有了“大山童馨”资助后,生活得以保障。两人初中读完后上了卫生学校的护理专业,今年已在毕业实习。去年,她们找到爱心纳雍义工左红的微信,跟她说也要来做志愿者。
还有2岁时亲眼看着父亲被杀死,随后被母亲抛弃的卖卖,曾经那样封闭自卑的心灵逐渐被打开,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开朗、调皮的男孩,他的妹妹琳琳和瑶瑶也走出了当年的阴影。
6年中,也有不少遗憾的消息。在记者曾经走访过的失依儿童中,一个孩子因病去世了;一个女孩因老父亲去世,失去了唯一的亲人,15岁便被迫出嫁;一个寄居在伯伯家的男孩初二辍学,外出打工,虽然他当年答应过我们一定读完初中再去打工;卖卖的堂哥,母亲去世,父亲外出不归,为了撑起一个家,他初三读了一个学期便辍学打工,现在家学修摩托。
好消息固然令人振奋,但听到坏消息也不必气馁。应该这样说:他们选择去走、或不得不走的路,我们都给予祝福。“改变人生”从来都不是一个公益项目应该设定的目标。仅凭一年1000元的物资,怎么可能对抗山区贫穷和孩子们无父无母的现实?
但毋庸置疑,这一公益活动一定些许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比如因每年100公斤大米而更加强健的体魄,在义工的家访时得到的温暖鼓励,在游戏中感受到相互扶持的力量,可能都会在某个瞬间,与他们的人生发生化学反应。
贫穷的解药
即使如上所想,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大家仍时常产生无力感,毕竟公益不是贫穷的解药。
今年家访时,心理辅导团队来到雨佳和新雨家,姐弟4个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亲贩毒被抓,母亲出走。家里除了几张破木板床和几张塑料小板凳,几乎一无所有,老师们想带着孩子们画画都找不到一张桌子,平时她们都是趴在床上写作业。没有妈妈,姐妹俩的卫生教育也令人担忧。
在另一个乡镇,关燕、关明等4姐弟的家境同样让人揪心。在他们小时候,父亲生了一场大病后自暴自弃,酗酒成性,妈妈一气之下离家出走,音讯全无,从此父亲带着4个孩子艰难度日。义工以前入户调查时,经常发现他一大早已经烂醉如泥,更甭提对孩子生活上的关心,家里全靠老大关燕打扫清理。这次,关燕姐妹俩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时,都表现出对升高中的焦虑,两人学习非常努力,但成绩不尽如人意。当团队里有老师单独给姐姐辅导功课时,她立刻十分投入地学习起来。
小荣出世28天时,父亲患脑瘤去世,母亲在他2周岁那天离家出走。他和两个哥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4年前奶奶去世,爷爷也患上“怪病”,脚一直发抖,还时常晕倒,需要有人随时在侧。大哥小廉4年级就辍学回家,爷爷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长兄如父,今年16岁的他小小年纪便挑起家中大梁。地里的活他基本上全包了,还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给两个弟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现在两人学习都还不错。
这两年,纳雍高速公路、铁路都通了,国家的扶贫政策也大力倾斜,各种生态产业、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之中。此次赴纳雍,听说县里正在外界企业的定向帮扶下,快速推进贫困人口异地安置,更是令人高兴。其实,每一个做公益的人都希望早点“失业”或“转业”。盼望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扶持,能够尽快惠及尽可能多的贫困家庭,让他们的生活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失依儿童的数字不再增长,孩子们不再孤苦无依。
爱心纳雍公益联合会是“大山童馨”项目的落地执行机构,他们是一个有爱心、责任心和执行力的群体。几乎每一个周末,都有义工走进大山入户调查贫困儿童状况。
每次发放物资或开展活动,义工们毫无怨言地开着私家车跑山路,垫付油费和餐费更是家常便饭。去年,爱心纳雍公益联合会获评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今年夏天,纳雍的雨季出奇的长,雨量特别大,多处道路出现塌方、积水和落石,不仅经常堵车、缓行,随时还有山体滑波的可能。“大山童馨”夏季物资发放,义工们等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在行动。6月23日清晨,义工们冒雨按照计划赶往学校。在发放物资途中,车辆多次遇险,傍晚回程中更是遭遇急风骤雨。团队里的志愿者之一——张云峰,分享了本次活动中的感人故事:《308公里》。
张云峰曾是爱心纳雍第一届“圆梦大学”资助的学生,在六年前做过爱心纳雍专职义工,爱心纳雍群里都习惯叫他网名“过客”。
义工手记
308公里
◆ 张云峰
早上六点,我打电话催促货车司机赶紧出发。八点,召集本组志愿者集合,统一早餐后出发前往姑开乡再块小学。
6点多,大雨倾盆,县城街道上的积水已没过膝盖,驶在路上的车子轮胎也被淹没。
由于连日大雨,去学校的路已被山洪切断。一路上,暴雨如注。尽管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在真正面对接下来的一切时依然又惊又怕。
到达半路,遇上修路,路面由于凹坑而变窄,运渣车在湿滑的泥路上来回穿梭。一看到迎面有车辆逼近时,总担心车会掉到悬崖下。好不容易过了窄窄的山路,迎接我们的却是“公路之海”。
路面的积水达到60厘米甚至以上,看着车子从上面驶过,不禁佩服志愿者的私家车如军用两栖战车的性能。一路山,我们担惊受怕,终于“游”完了这片“海”,谁知更艰险的还在后面。
路程走了一半,志愿者们开始“牵手”开车。轮到我时,看到滑坡把原本不宽敞的乡村公路掩盖一半,内心无比恐惧,再望一眼公路后侧的偏坡,更感绝望:所有泥土与石头,都处于松动状态,摇摇欲坠。
考虑到车上还有最近新加入的志愿者和首次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作为前辈,我只好强作镇定,在心里祈求上苍:佑我等平安!
结束了土埠小学的物资发放,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们马不停蹄赶往再块小学。起初,我们听说那里全是水泥路、路况较好时,还松了口气,然而路面的坡度与弯度却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义工们的车辆刚刚驶过,山体突然滑坡!
路面宽度为3米左右的村寨公路,一公里三个弯,绝大多数弯道坡度超过35度,加上路面有稀泥,难度超乎想象。四轮车上去了,轿车勉强上去了,但货车却难以前行。好在大家集中智慧,通过一块一块垫石头来增加摩擦力,货车得以一米再一米地缓慢向前。
全部物资发放完毕,我们原路返回。当车驶出最后一个隧道,小城的灯光映入眼帘,看一眼时间,已是20:40,再看一眼路码表,308公里。从来不喝酒的我,今晚开戒了,压惊。
项目简介
“大山童馨”支助贵州纳雍失依儿童公益活动2012年由新民晚报、闵行区工商联光彩事业促进会王云专项资金、爱心纳雍公益联合会共同发起。2015年子项目“点亮心灵”心理辅导活动开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徐光兴教授团队执行。迄今为止,投入到“大山童馨”中的各项资金与捐助达300余万元。
“大山童馨”年谱>>>
2011年10月 新民晚报记者姜燕、周馨初次赴贵州纳雍采访,发现“失依儿童”群体
2012年3月 经闵行区工商联牵线搭桥,上海明泉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云先生为项目提供80万元资助,后追加至100万元
2012年3月 新民晚报同仁为“大山童馨”捐款92302.9元
2012年4月 “大山童馨”支助贵州纳雍失依儿童公益活动正式启动,首批支助200个失依儿童,每年为每个孩子提供价值1000元的物资,计划为期4年
2013年6月 首次失依儿童心理辅导试点。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全国著名儿童心理学专家徐光兴率队为纳雍县糯克小学52名失依儿童实施团体心理辅导,为期2天,效果显著
2013年 在闵行区工商联全力推动下,成立了闵行区光彩事业促进会王云专项资金,更多企业家参与贵州纳雍失依儿童帮扶
2013年 上海森马服饰有限公司童装品牌“巴拉巴拉”为纳雍再块小学314名学生提供每人夏装秋装各一套,鞋一双,总价值50万元
2014年 “大山童馨”资助儿童扩大到368名,加上社会捐助,共捐助失依儿童414名
2014年 “大山童馨”获评2012-2013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服务品牌(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主办)
2014年 入围全国第三届公益慈善交流展示会 “大山童馨”项目获评实施类百强项目第27名(民政部主办)
2014年10月 新民晚报发起“捐赠一台相机 点亮一颗心灵”活动,号召捐出家中闲置的数码相机,赠给贵州纳雍大山里的失依儿童,给孤寂的他们打开一个新世界,上海市民反响热烈
2015年 “大山童馨”牵线,纳雍县招商团赴上海闵行区举办招商引资大会
2015年7月 “大山童馨”子项目“点亮心灵”心理辅导活动正式启动,徐光兴心理辅导团队为259名失依儿童提供心理辅导,资金由闵行工商联光彩事业促进会王云专项基金支持
2015年 获评2014年度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
2015年 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主办)
2015年 “大山童馨”参加腾讯乐捐项目,通过网络向社会募集款项759354.96元,用于未来两年为368名失依儿童提供物资援助
2016年6月 “大山童馨·点亮心灵”项目实施,覆盖的失依儿童达到400名
2017年7月 本期“点亮心灵”心理辅导活动实施中,上海芙儿优婴童睡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纳雍失依儿童提供枕头300个,价值98400元,同时为贵州另一贫困地区提供枕头200个,价值119600元;中国第一铅笔有限公司为项目提供铅笔、彩笔共3600支
捐助“大山童馨”企业名录>>>
1.上海明泉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上海森马服饰有限公司
4.上海新月工具有限公司
5.上海峻记工贸有限公司
6.上海日之升科技有限公司
7.上海燎申(集团)有限公司
8.上海常华光纤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9.上海天马电脑绣品有限公司
10.上海题桥纺织染纱有限公司
11.上海精星仓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12.上海明星印绣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