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化广告感动人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张佳提出了视觉广告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所起到的直觉上的作用,他们曾经就象牙的真相做过一个调查——象牙到底是怎么来的?是不是跟我们一样长在口腔里,可以脱落,掉了以后可以再长的?“但是,实际上象牙三分之一的长度是连在它的颅骨里的,盗猎者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把它们头砍下来,在头颅里把象牙取下来,所以说是‘欲取其牙必先取其命’。”
他们的广告用了一个真实的野生非洲象母子或者母女的背影,用拟人化的方式,让大家产生一种同理心,产生情感的共鸣。本来孩子长大应该是非常开心的事情,但小象妈妈却一直在沉默,因为她知道长长的象牙意味着他很有可能失去生命。
高科技重现古生物
上海科技馆馆长,也是《中国珍稀物种》纪录片总策划王小明已经拍了20多部片子谈论如何保护野生动物,这些片子在中央电视台、东方航空还有其他方方面面放映。“但这只是纪录片的一种形式”,他认为,现在电影跟高科技发展有很多东西需要重新思考。“比如说四维的影片,这是未来我们生活的方式之一。所以我们在这个基础上策划了中国四维一系列的电影,包括我们第一部中国深海蛟龙入海四维影片,在我们上海科技馆放映。最近大熊猫的片子、四维的片子也即将在8月份放映。还有很多把古生物消失的物种也重新展示出来,让大家去思考。这些物种已经消失了,为什么消失?用这个‘为什么’来看我们当今物种的保护,所以我们说从两个角度来共同关注野生动物的保护。”
他提出,将野生动物的照片和实物的展示融为一体,在全国、全世界巡展,力量可能比仅仅照片展示要翻番增长。“因为我们想有一个计划,就是100集的中国珍稀物种,要一步一步地完成,因为这些物种来自于中国,也有责任和义务宣传出去。”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