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漫画:通俗易懂的艺术
沐吉
  ◆ 沐吉

  该不该给孩子看漫画?这是很多家长和老师纠结的一个问题。漫画是让很多孩子手不释卷的一种书,但漫画的形式让人不免疑虑它对纯文字阅读是否会有所妨碍。这个问题在欧美同样存在过剧烈争议。

  若对漫画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原始岩画中。但现代意义上的漫画到19世纪末才在欧洲和美国以连环画的形式相继出现在报纸连载上。漫画由此逐渐流行起来。到上世纪30年代,欧洲的很多儿童杂志开始连载漫画,其中包括闻名至今的《丁丁历险记》。1938年,超人首次在漫画中亮相,蝙蝠侠紧随其后。早期的漫画读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上世纪40年代初,有超过90%的美国青少年在看漫画书。当时美国有图书馆员担心漫画书会影响孩子的正常阅读,也有人认为漫画在那个时代对文化形成极大威胁。不过更大规模的反对浪潮发生在40年代末侦探罪恶题材的漫画大行其道之后,到了50年代,无论是欧洲、美国还是日本,漫画都成了主流教育观点所反对的东西。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魏特汉认为,当时美国不断上升的青少年犯罪势头应归咎于漫画,英国讨论着对恐怖漫画进行治理的法案,日本则开展了影响巨大的驱逐坏书运动。声势浩大的反对浪潮之后,美国漫画书的销量下降了75%。此后美国漫画业自己主动组建的一个自律机构CCA,从此美国漫画要在封面印上CCA标记,才可以上市销售。孩子们也不敢光明正大地看漫画了。不过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不甘受缚的漫画家发展出了大量地下漫画,这些地下漫画中有为所欲为的不良内容,也有先锋式的尝试。漫画由此逐渐沾染上人文气息,并开始引起欧洲为主的学术界的关注。上世纪70年代末,第一部漫画小说《与上帝的合约》诞生了。1986年,Art Spiegelman的描绘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生活的漫画Maus出版,将漫画确立为一种艺术形式。

  如今,漫画在日本和欧洲、拉美、北美已被尊为艺术和文化产品。可以说,漫画已经进化成了具有鲜明人文意义的艺术形态。就儿童阅读而言,有欧美的学者认为,当今孩子们的生活被电视、游戏、网络塞满了,而这些都是视觉媒介。漫画直观的表现形式对习惯视觉媒介的小读者来说更容易接受,他们不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就可以阅读。图文结合的形式比起纯文字,更容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发展阅读能力的基础目标就是引起对阅读的好感,漫画在这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孩子们通常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漫画,而这种喜爱可以被渐渐引导到其他形式的阅读上。在1977年和1996年,英国学者做过两次面向8000读者的大型调查,结果发现漫画是形成定期阅读习惯的最有效的方式。

  当然直到今天,漫画书的内容仍可谓良莠不齐,但什么书不是呢?择优而读,便将开卷有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点兵朱日和
   第A03版:点兵朱日和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话题/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2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6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漫画:通俗易懂的艺术
神奇的心灵自我对话
我们为什么感动
墙书系列
不许吃小野鸭
暑期文学小书单
新民晚报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A26漫画:通俗易懂的艺术 2017-07-30 2 2017年07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