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
从大婚之夜说起
《红楼别梦》编剧罗倩从原著里选取了读者最为熟悉的“掉包计”,《红楼别梦》的故事甫一开头的情境就是宝玉宝钗的大婚之夜。记者观察到,扮演新娘宝钗的沈昳丽,服装颜色与传统昆剧不尽相同。以婚礼服装为例,叶锦添所选的红色接近绛红,与传统戏剧中亮眼的“中国红”有一些明显差距。演员头面的运用也别出心裁:当宝钗转过身去,背影中有一缕长长的金色珠琏从发髻中垂至腰间。新娘身上的披帛,较传统戏曲的简约风格更多了两边的精致绣花。导演徐春兰解释,此番在音乐厅内的演出,演员离观众最近处只有两米,传统戏曲大块面的审美放到音乐厅,就有了细节上的匹配要求。
早在2006年,上昆闺门旦演员沈昳丽就对宝钗这个争议性的人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历来对于宝钗的塑造往往是作为黛玉的反衬显得世故而不够真性情,不那么能够得到人们的同情,在沈昳丽看来,宝钗识大体,懂得体贴他人,“我们应该从她的人性人格上看到善良,在她的身上找到人性当中美好之处。尽管故事结局不那么完满,也可以用一种温暖的姿态去拥抱不完满的结局。”
在形象设计上,沈昳丽对叶锦添所遵循的“新古典主义美学”情有独钟,她认为在这点上,叶锦添的美学追求与主角宝钗有着衔接的通道,“再熟的戏也要有生气。”
在音乐厅里听昆曲
《红楼别梦》在上交音乐厅演出昆曲,因为音乐厅的观众席是环绕式的,打破镜框式舞台,在此演昆曲、听昆曲、看昆曲,无论台上台下无疑都将是极具现代感的审美体验。《红楼别梦》舞台空间的处理取法于中国园林建筑形象,追求清雅原色,营造明式厅堂,这样的演剧模式正符合昆曲从民间小调发展成为雅部艺术后,文人士大夫精细打磨的高雅气质。
导演徐春兰认为,原创昆曲《红楼别梦》剧本的唱词内容、人物造型,依然是昆曲的原汁原味,包括交响乐的环绕式舞台,也与昆曲起源之初的厅堂式演出相似,“所以,是既回归又现代。”两个主角在一个小时50分钟的时间内演出,音乐的铺排、舞美、群众场面的处理,都要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满足观众——在音乐厅里听昆曲,是十分奢侈的听觉享受;近距离地看演出,又是十分奢侈的视觉享受。后者,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要注重内心刻画的要求。徐春兰透露,此次演出的乐队同样在台上参与演戏,虽然以前也是如此,但此次演出为乐队加上的追光灯和特别的演出服会令人感觉特别现代。“连切换景也是开放式的,因此也带着情感。”
戴着新娘头面的沈昳丽告诉记者,《红楼别梦》从整个的设置到立意都是以传统的姿态在找一个能够和现代人接通理解的点,她一直在寻找一个真正的回归点,属于昆曲的原貌,“我一路都在摸索。此番演出,更多的是问号和感叹号,而不是句号。”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