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摄氏度的高温“烧烤”下,沪上部分民营团体演出仍排得满满当当,难得空闲便投入紧锣密鼓的排练中。昨日,申城热度略退,上海文慧沪剧团在大世界连演3场折子戏。这回,虽然人稍微好受点,但乐器却吃不消了。
最近一个月,每逢周一便是上海文慧沪剧团在大世界演出的日子。由于上海持续几日进入40摄氏度烧烤模式,本来在室外中央大舞台的演出被挪到了二楼的戏曲茶馆内。昨日该团队共有3场折子戏演出,相当于一场大戏的工作量。演员、乐手、幕后工作人员来了二十多人。首场定在10点,而根据团里规定,所有演员至少提前一个半小时到。8:30之前,年轻的小生程文俊已坐定在化妆间内,家住莘庄的他7:30就出门了,“早点到,早点准备,比较稳当”。
程文俊要和缪佩红搭档演出《黄慧如与陆根荣》选段“相思鸟”,该剧讲述一个富家千金与来自农村的家仆相恋的故事。他看着要唱《杨乃武与小白菜》选段的沈丽莉身着双层锦缎的立领长袖上衣和长裙一个劲地猛扇扇子,有点得意,“我今天穿得算是最凉快的呢,佣人的衣服就是短褂和麻质长裤,还有布鞋,蛮透气的”。不过,超级怕热的他也有憋不住的时候,大伏天穿西装唱戏只有自己晓得滋味。“7月我大概演了20场西装旗袍戏。前阵子正好沪剧节,我们要进社区,也有室外演出,那几天40度啊,热得没想法了。”小伙子吐槽。
一旁正在化妆的程建华唱了大半辈子沪剧。他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不少场地没有空调,所以夏天是演出淡季,“那时候有夏歇,我们主要利用这个时间在团里排戏”。如今,场馆硬件设施条件好了,夏天照演不误。对于这个有不少演出集中在社区的民营团体,有时候在室内演出会碰到空调坏了,还有的场馆空调老化,开着却像没开。“这几年,每年夏天都会碰到这些突发情况,但做演员就要对得起观众。”他表示。
在开着空调的室内演出,演员感觉虽然舒服点了,但室内外温差大,乐器却有点“受不了”。乐队队长马俊杰说,乐器特别敏感,比起冬天,乐器更怕夏天。“我们团一早用车把乐器运到大世界,路上还是蛮热的。等到乐器进了空调间,经过热胀冷缩,会走音,扬琴最明显”。怎么办呢?他会提早一个多小时到场,早早地把乐器摆放到位,等它们适应了场内温度,再调音。“但频繁的一冷一热会影响乐器的寿命。”他有些心疼道。
未来几天,上海仍有高温纠缠。团长王慧莉介绍,8月,该团队的演出将超过20场,最远要驱车前往靠近东海的老港。但酷热和密集的演出排练并未影响他们的心情。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辛苦是辛苦的,但唱沪剧老开心的,尤其是获得观众的认可之时。
记者 肖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