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稻草做烹料,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清代宫廷名菜“金链扎玉”,就是稻草扎肉。
传说乾隆下江南来到嘉兴,知府张登书在烟雨楼设宴接待,并召集乡间名厨烹出拿手好菜,有一乡间厨娘做了稻草红烧肉,厨娘第一次为天大人物做菜,忙乱中将捆扎在方肉上的稻草绳忘记剪下而直接呈上。盖因猪肉烧得酥烂熟透,轻巧动箸可以剥离;乾隆闻香识味,一连吃了两块,并称赞香润奇特、入口糯软、油无腻感、肉酥不柴,一问其名,竟叫“稻草红烧肉”。乾隆见肉色润亮如琥珀,草绳油亮似金链,像个“田”字,觉得“稻草红烧肉”似乎有点辜负其味,于是细一想,赐名为“金链扎玉”。由于是民间土菜,乡人不怎么习惯又是金又是玉的奢侈叫法,习惯原来称呼,后来,嘉兴一民厨取两者之长,更名为“稻草扎肉”,做法和其名便在江南地区慢慢流传开来。
稻草清水洗净后用温水泡下,使其回软,逐根撕去边叶,只留秸秆,三根为一组,编搓成麻花状;五花肉沸水锅入黄酒半瓶干蒜子一个,将五花肉煮至五六成熟,捞出自然过凉。把五花肉改刀成四寸见方块状用稻草绳呈十字型捆扎结实,余剩稻草全部打成结铺陈锅底;扎好的五花肉皮朝下逐个码放在稻草上,入生水,漫过肉面三分,将冰糖、酱油一同放入盖盖,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烧制片刻,再改小火焖上半个时辰。一盆红润润、香喷喷、油滋滋的稻草扎肉就这么简单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