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个《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网红帖各种刷屏,有驳斥有共鸣有吐槽,作为一个新三年级生的妈妈,我看了,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算了一笔账。
先是各种班,绘画、围棋、小提琴,后来又加了个游泳,当然这在他同学中间绝对不算多。譬如和他一起搭档学游泳的那个同学,据接送孩子的爷爷说,这个暑假他爸妈给他报了十几个班,英语写作奥数一样不落,单乐器就报了两种,爵士鼓和钢琴,要烧多少钱就不说了,能把这些课错开来一一塞进去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我有位原来从事服装设计的同学,开始还仅仅是晚上下班后在家带几个邻居小朋友画画,很快发现暑期培训这块蛋糕实在太大,小打小闹的兼职根本忙不过来,索性辞职,专业做儿童美术培训,这个暑假是白天晚上连轴转,课表排得满满当当。
不过这报班烧钱说到底还是有限,各种比赛烧起钱来才是无底洞!上月中旬我们开同学会,有两位同学都说要陪孩子去北京参加什么国际儿童钢琴大赛,来不了!两人一接头,发现参加的是同一项赛事。我们礼貌性地夸张地表示祝贺和赞美,两位同学就半得意半诉苦说是老师推荐的只得参加,既然要参赛,那就得加课,钢琴练习课自然要加,原来一周两节课,现在要加到一天两节,还要增加一节练耳课。大家都懂的,这加课就是加钱啊,特别是器乐类,一对一基本上是45分钟300块起步。不烧个一两万,这赛前强化训练课程根本拿不下来。
上课烧钱,参赛也烧钱,这年头比赛多,而且抬头都很吓人,动不动就是“国际、世界、全球”。既然都国际化了,去不了欧美,起码也要放到港澳台这种国际大都市或者东南亚举行,那参赛孩子和家长的往返机票、食宿等费用呢?不好意思,一切自费!
昨晚,两位同学又来群里报喜,一位同学女儿拿了银奖,另一位同学女儿更不得了,报名参加了三个段位的比赛,一口气拿了两个金奖一个银奖,哗!这拿奖简直跟玩儿一样的,是同学女儿太厉害?还是这奖项太水了?反正我们听了谁也不敢吭声了,只剩下这两位同学在纠结,因为这个奖项不过是个伏笔,只要获得优秀奖以上的参赛者,都有资格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更高级别的国际少年儿童钢琴大赛。这是继续烧钱好呢?还是就此止步呢?
炎炎夏日,从一个培训班到另一个培训班地奔波了大半个暑假,怎么都要安排几次短途旅行和一次长途旅行安慰犒劳下孩子,而这种完全以孩子为中心的暑假旅行,几乎成了国内孩子的标配。早在放假前两个月,旅行社就开始主推各种暑期线路了,几乎全球的旅游从业人士都知道要趁暑假大赚一笔中国孩子的钱,费用水涨船高,是平时的两三倍。明知是被杀猪,也只得硬着头皮去,一是孩子确实需要,二是其实暗含着各种攀比。有一条旅行鄙视链:西藏青海甘肃川西游鄙视上海南京青岛大连游;欧美游鄙视东南亚游;自由行鄙视跟团游;深度游鄙视走马观花到此一游……
几位家长小聚,大家纷纷吐槽一个暑假烧钱不说,太耗精力。晗妈说烧钱烧精力就不提了,问题是吃力不讨好,晗同学居然说自己最讨厌暑假!乐妈赶紧接腔:“对的对的,我家也说最讨厌暑假了!”
我们都奇怪,居然会有小孩子讨厌暑假。想当年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暑假。这意味着有西瓜有冰淇淋,还能去游泳。不过转念一想,也是,冰淇淋西瓜对他们来说已经毫无诱惑力了,想吃的话根本无需等到夏天,一年四季想吃就有得吃,游泳也一样,室内恒温泳池数九寒天也能去游泳。最重要的是我们那时的暑假主要内容就是自由自在地玩耍。而他们呢,暑假就是从这个班到那个班……
烧钱烧精力,换来的却是一个令孩子讨厌的暑假,也许我们真的都该好好冷静下来思考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