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林西路进入瑞升广场,左边有“小房子”,右边有“弥渡”。
那天深夜两点,我坐在弥渡酒吧门口的屋檐下,看着夜光中周围房子的轮廓,还有又下起来的雨。
这么晚了还没有回家,是因为暴雨。而且已经暴了好久了。这个深夜的这场雨如果照平常来看,不算小,但比起下午和黄昏时的雨,已经不能算雨了。当天下午至黄昏的大暴雨,不知道是多少年一遇。这不,到了深夜,大家从午夜才结束的饭局上转台至酒吧,一方面是兴致高不肯散,另一方面也是干脆聚一块压压惊。
弥渡是个小酒吧,它的对面还有一个小酒吧,叫做小房子,这两个酒吧分别是成都画家和成都文人经常聚会的地方。这两拨人又经常因为活动汇聚在窄巷子的大酒吧“白夜”里。这个晚上,因为一同的朋友大多是画家,所以我们去了弥渡。
弥渡是何多苓除了白夜之外的另外一个老窝子,更是唐雯的老窝子。朋友们都说唐雯在弥渡坐台。很奇怪,唐雯不去音乐酒吧小酒馆坐台,就喜欢呆在弥渡。而平日里,如果不特别地去想一下,大家是想不起来唐雯是唐蕾的哥哥。何多苓和唐雯在一起,夜深酒酣,常常会弹拨着吉他来一组二重唱,《深深的海洋》《红河谷》……两个老友和声默契,演唱得非常动人。
我平时去“小房子”比较多,特别是有外地文人朋友来蓉,我经常会带他们到这个让人放松的小酒吧来,这里的室内布置就是让人可以东倒西歪的那种,长长的木桌木椅,椅子上扔着厚厚的手工织布的大垫子,墙上贴满了五花八门的海报和便条。小房子的老板叫杜姐,为人亲切温柔,很受大家欢迎;同样受欢迎的是三位常客,李文胜、马酣、文迪,大家都说他们是小房子的坐台先生,基本上每天从下午到后半夜都是泡在小房子里的。这三个人都特别风格化,是成都话里所说的“神人”,于是就跟活动的店招一样,很有吸引力。如果加上也经常泡在小房子的导演陈心中,“小房子F4”就齐了……
我记得那个暴雨的深夜,在弥渡的屋檐下,看着对面小房子的灯光,灯光中晃动着不甚清晰的人影,我猜那里面一定有好些熟人。
深夜两点的玉林,依然醒着,太多故事了。也许以后慢慢写吧。应该写写,因为,玉林西路以及尽头,老白夜、小房子、弥渡,都已经消失了。
好在玉林西路还有小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