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气厥论》阐述本病的病机为“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湿热内侵,热盛灼伤血络,出现血尿;或肝气郁积,气郁化火,迫血妄行;虚证以气阴两虚为本,肾与脾分别为先天、后天之本,脾肾亏虚,正气不足,脾气虚弱,中气下陷,统摄无权,血无所主,不循常道,发为血尿;或阴虚火旺,虚热内扰,均可导致肾炎血尿。
慢性肾炎一般病程久远,久病必瘀,中医认为络脉瘀阻,血瘀而血溢络外,导致血尿。络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内络脏腑,外联肢节,遍布全身各处,具有渗灌血气以濡养全身,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内外环境稳定的作用。肾络体系即分布于肾脏的阴络系统。肾络充盈饱满、循环通畅、气血渗灌有序,肾脏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本病的治疗从本虚(气阴两虚为主)、标实(湿热内蕴、肾络瘀阻)着手,疾病初起,以消湿热为基本治疗原则,清热与祛湿兼顾。久病则活血通络、疏导清利。治疗的关键在于行气活血,舒解肾络之瘀滞,络以通为用,气行则血行,血畅则络通。慢性持续期以气阴两虚为主,病延日久,正气亏虚,无力抗邪,临床对策是益气养阴,兼清虚热,少佐活血通络药物。
所以,肾炎患者及家属初步了解中医立足脉络瘀阻贯穿始终的病机,就能更好地理解医生根据血瘀的程度灵活配合活血益气、活血通络、活血止血等药物的措施了。
张长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