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柬埔寨暹粒吴哥窟,我特别想要说的是:位于大通王城胜利门外南侧的“周萨神庙”。
周萨神庙很小,仅由九座单体建筑组成,原来只是瓦砾一堆。在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此庙由中国政府负责修复和保护!大门口竖立了一块硕大的宣传标牌,右上方是饰有小吴哥图案的柬埔寨王国国旗,左上方则是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标牌上的三行大字分别写着:“中国政府援助吴哥古迹(一期),周萨神庙保护修复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供援助。”时间是“1998年2月-2008年12月”。作为一名中国游客,在他乡看到这样一番记载,心头涌起了一股热流,进入周萨神庙,看到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具体的修复成果时,这种感慨便更加强烈。
周萨神庙与吴哥窟其他神奇建筑一样,产生于一千二百多年以前的吴哥王朝。这是一座普通的印度寺庙,祭祀和供奉的是印度教湿婆神和毗湿奴神。现在,里面的神像均已不见,只留下充满岁月沧桑的门框和立柱。门柱的一侧是陈旧的砂岩石,颜色灰暗,而另一侧则是颜色鲜亮的新拌砂岩石,这根柱子,就是我们中国人修复劳作的成果。门框上面是精美的浮雕,描述的是印度神话故事中的“乳海翻腾”情节和天神的巨大头像。天神露着一长排巨大的牙齿,双手紧握着一条大蛇,那是吴哥窟无处不见的“那迦”。那三头、五头、七头、九头的“那迦”,既是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圣兽,又是诸神角斗的工具。只是左边三分之一是旧砖块,上面的浮雕已经模糊不清,而新修复的三分之二,则形象清晰,立体感强。时隔一千二百多年,材质不复存在,卯榫无法重装,修旧如旧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修复者达成的共识是:知道多少修复多少。对塌落的构件,首先做好清理和拼对工作,修补的部分必须与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可以使用现代的材料和工艺,但必须保留原吴哥建筑的历史信息。所以,我们看到周萨神庙多处修复之处,半新半旧,界线分明,但总的感觉是:风格统一,历史信息完整,吴哥王朝的英气犹存,重要的是将古老建筑的变形破坏,给彻底地纠正过来了!中国工匠把国内文物修复的经验带给了高棉民族,同时把一往情深也留在了原来的真腊国度!
周萨神庙至今仍有许多“谜”没有解开。据说 “Say”(萨)是一个高棉人的名,而“Chau”(周)一词则是印度语“王”“神仙”的意思。而“萨王”具体是谁?尚不得而知。周萨神庙这一名称是法国人定下来的,他们也是当初道听途说而下的结论。所有这些似乎并不重要,全世界都在帮助柬埔寨修复吴哥窟,而中国人民的援助也没有缺位。今天去柬埔寨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在数个印着五星红旗的景点标牌前,我们也心中暖流涌动,豪情万丈,我们露出了一个“华夏的笑脸”,回应巴戎寺里的“高棉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