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学生人次超过1.37亿,辅导机构教师规模达700万至850万人。但长期以来,辅导教育行业没有明确的定位,常被称为“影子教育”,机构教师则处于身份不明、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的尴尬境地。
今年9月1日,新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为民办教育的管理确立了依据。新法明确规定,民办学校教师具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法律地位,并指出“所称的民办学校包括依法举办的其他民办教育机构”。而诸如建立辅导机构教师专业水平等级认证体系等畅通机构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的做法,也都将增强机构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促进辅导机构师资力量的稳定和师资水平的提升。
社会辅导机构的“老师”也是老师,这既意味着他们有着同样的职业尊严,也意味着要遵守同样的职业标准和伦理。由中国教育学会这样的第三方机构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建立行业规范机制,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此,可以引导辅导机构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各方利益、规范各方行为,实现良性竞争,推动辅导教育行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杨三喜 刊今日光明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