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位女性乳腺癌患者,手术化疗以后一直在我门诊中医调理。2周前病人来就诊,我发现病人舌苔厚略微发黄,结合患者脉象诊断为脾胃湿热,因此我调整了中药以健脾清热化湿的药物来改善。
1周前病人又来了,对我说一切症状都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我觉得非常奇怪,病人的舌苔比2周前还要厚,而且发黑。经验告诉我,不是我药物开得不对,应该是病人自己肯定用过其他的补药了。果然不出我所料,病人每天吃红枣和生姜。我说三伏天加上你这个体质,怎么能吃红枣和生姜?病人回答说是“微信”上说的,听得我哭笑不得。
我赶紧叮嘱病人把红枣和生姜停用,并且只允许服用我再次调整的中药和一日三餐,本周患者复诊,舌苔已经转白转薄趋于正常。病人对我说嘴巴也不苦了,舌头也舒服了。当时在门诊病人就问我为什么,网上不是说生姜是化湿的嘛,我不就是湿热吗?
“一天三颗枣,青春永不老”,“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这是关于枣和生姜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观点,但是这些观点是绝对正确的吗?适合每一个人吗?而我作为医生,在给病人指导意见时,首先要考虑药物、食物的副作用,而不是只要有疗效就行。在我大部分的病人中绝大部分都是不需要进补的,或者说他们的体质在炎夏等特殊时节是不能随便进补的。
首先,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红枣和生姜的寒热属性。所谓寒热属性就是我们俗称的“热性的、凉性的”,而红枣和生姜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热性的。而且红枣和生姜都是药食同源,也就是说此类食物是可以作为药物来治疗疾病的。所以红枣和生姜的热性程度要比一般的食物高很多,因此对于人体的影响会比较明显。众所周知,大枣可以补气,特别可以补中气,因此本来就消化不良、腹胀、胃胀的病人就不能多吃。再者因为大枣是热性的,所以在感冒咳黄浓痰,或者牙痛、牙龈肿痛的时候,吃了反而加重病情。
生姜比较好理解,小时候父母在我们淋雨受凉后都会烧一碗生姜水喝,以防止感冒,这是借助生姜的温热及发散的药性来把寒气从身体里赶出来。因此生姜为热性,本身就已经有内热的病人吃了以后等于是火上浇油。另外生姜有发散出汗的特性,长期过量服用会损伤到阴,阴阳不平衡了,人体就要生病了。
因此,大枣和生姜虽好,但是给了不适合的人,在不适合的时间吃了,补药反而成了“毒药”。(作者系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