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知道的吧。”
南翔朋友W问我:知道罗汉菜吗?我竟脱口滑出以上之答,犹犹疑疑,连我自己都觉得很不像话。
因为我很奇怪,W不是与我一同品尝过玉佛寺素斋吗?罗汉菜正是素斋中的一道名菜。况且,他还知道我时不时会去玉佛寺吃碗罗汉面,那面上的浇头,不是罗汉菜吗?
罗汉菜,是用花菇、口蘑、香菇、鲜蘑菇、草菇、竹笋尖、川竹荪、冬笋、腐竹、油面筋、素肠、黑木耳、金针菜、发菜、银杏、素鸡、马铃薯、胡萝卜等十八种食材烹制的净素菜品,因“十八”种食材而借用了“罗汉”之名。素斋中美味佳肴很不少,罗汉菜虽然名头大,散入其中,也就不显得特别出挑,反而是罗汉面深得我舌。罗汉面好吃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恐怕是在汤里。采用多种素食材熬成的秘制高汤,鲜美无比,由它襄助的罗汉面,还有什么话好说?
北京雍和宫罗汉菜的名气就更大了,那是御膳房名菜、“老佛爷”的爱物呀。慈禧太后点了赞,谁还敢说半个“不”字?北罗汉菜与南罗汉菜的选材、烹饪方法不尽相同,我吃过,滋味各尽其妙。
既然W都晓得,还要这样问,是何用意?
W笑道:“你讲的是菜品呀,不是蔬菜。哈哈,你居然不晓得,枉为嘉定人了。”
祖籍嘉定的我接口说:“哦,懂了,你的阴谋是革除我的嘉定籍啊!”我们相与大笑。
随后我才明白,我真的孤陋寡闻了。罗汉菜学名菥蓂,又名遏蓝菜。十字花科。叶形如汤匙。开白色小花。短角果实呈扁圆形。因其叶、其花、其果都层层叠叠,颇像杂技节目中的叠罗汉,而有了罗汉菜的俗名。此俗名形象、好记,广为流传。
罗汉菜究竟何时开始种植,已难考证。但从《神农本草经》《救荒本草》《滇南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舒筋活络,清肝明目,和中解毒”的记载来看,其药用价值早已被古人认识到了。
《嘉定县志》《南翔镇志》都有罗汉菜食用价值的记载。《马陆志》上这样写道:“约百年前,南翔有名曰石洞六菜作坊,从本乡处收购罗汉菜,腌制加工后,南翔著名大昌盛南货店出售。镇及上海市民争相购买,往往供不应求。尤其陈年者更紧俏,价且倍增。1921年,南翔腌制的罗汉菜参加荷兰海牙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呀,原来用独特技艺腌制的南翔罗汉菜,清新芬芳,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早就走出国门,抱得大奖归,为国争光了。
可惜的是,到上世纪60年代,罗汉菜日渐消失,濒临灭绝。本世纪初,陈根龙苦心觅到罗汉菜种子,试着栽培。镇政府、区农委干部得知,当即予以大力支持,专门调派了农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摸索、实验、研究,逐步弄清和掌握了罗汉菜的生长规律、腌制技艺。历多年之艰辛,罗汉菜重获生机。
W安慰我说,不怨你,正因为罗汉菜湮灭多年,才让你不识家乡珍宝了。如今罗汉菜的种植腌制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本地得到很好的传承,而且辐射到了周边乡镇。他说,你该回来探探罗汉菜这门亲了,该到田埂上来走一走、看一看了。
是啊是啊,我当然想啦。我想即刻飞到久违的乡间,赤脚走进喜人的新绿,迎曙光,沐晨风,唱唱我的俚歌:
黄绿绿黄识流转,万千罗汉驻人间。清芬原不异清苦,悠长滋味心血腌。
十日谈
白鹤南飞地
檀园与李流芳,一时人文坐标。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