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山寻路
教养与修养
魏英杰
  魏英杰

  夜深人静,忙完手上的活,坐下来后想着为这个专栏写点什么,脑海里就闪现出这个题目。

  前些天看到一则报道:长假期间,陕西科技大学一名海归博士、教授葛某把一名小区保洁人员给打了,原因是垃圾车挡住了其车辆通行。这事情经现场网友拍照上网后,引起了公愤。

  这事情激怒网友的地方,不仅在于双方职业身份悬殊,加上葛某打人,有理也变无理;另一方面还在于报道“还原”了葛某一方的言辞。据称,当时葛某边上一女性(后来学校证实是其家属)叫嚣:我挣多少钱,你挣多少钱,你挡着我挣钱。当被人制止时,葛某还说:是她自己让我打的。

  更让人惊讶的是,一个自称葛某助手的男士竟然对警察解释:他是农村出身,在美国和日本待了几年才回国,不了解国情才打人的。瞧这话说的!实际上,葛某自小就在国内生活,直到长大后到日本读博。他去年才受聘回国不假,但总不至于这么快“不了解国情”吧。再说了,难道还有哪个国家打人是符合“国情”的?

  由于被网友曝光、人肉,葛某接下来会面临什么情况也就可想而知。先是学校于凌晨发微博表示已暂停葛某岗位工作,接着警方对他行政拘留10天并处500元罚款。身为大学教授,因为这么一桩纠纷被上网、登报,对当事人可谓刻骨铭心,对有心人来讲,也是不错的社会学研究素材。

  难免有人会纳闷:身为海归博士、大学教授的葛某,何以会如此没教养,冲着弱势者挥动拳头?也有人认为,出身于农村的葛某,虽然戴上了博士帽,成了大学教授,年薪不菲,可内心深处仍然摆脱不了某种粗俗野蛮的思维,所以一着急上火就现出了原形。但不管怎么说,葛某打人的行为确实与他这么多年所受教育、也和他如今的身份地位极不相称。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人的教养、品位,和他所受教育以及所拥有的财富究竟有多大关系?这其实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或者说答案因人而异。

  对有些人来讲,他所受过的教育,会给他带来精神上的熏陶,从而改变个人气质和生活旨趣;而对另一些人而言,教育可能只是拥有何种学历的证明,并不会使他的灵魂变得更加高尚。财富也是如此,它既可能让人因此拥有追求精神生活的物质基础,却也可能使人更加崇拜物欲,纵情声色犬马。

  换言之,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其实和他受过多少教育、拥有多少财富并不直接相关,也和他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环境无关。

  前阵子,学者资中筠来杭州出席新作《有琴一张》的签售活动。87岁的老人,虽然历经沧桑,依然那么爽朗幽默,又是如此优雅大方,不待开口说话,都能让人感受到一股书卷气和学者风范。《有琴一张》这本书相对于她的其他著作看似“闲篇”,却反映了她精神生活的另一方面。

  让人印象深刻,17岁的资中筠在天津举行过一场个人演奏会。要知道,那可是在战争年月,在炮火逼近之下,竟然还有人有如此“闲情雅致”举行音乐会。这不禁让人想到网上一张著名的照片:二战时期英国伦敦遭遇轰炸后,三位绅士装束的市民站在废墟般的图书馆的书架前阅读。

  这是多么富有象征意味的画面。哪怕是在硝烟弥漫的年代,总有人不忘追求美好,以优雅的姿态面对艰难或残酷的现实。这样的精神境界,恐怕是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葛某所难以理解的,哪怕他懂得这些道理,他的言行也已背叛了他本该拥有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提升法治水平更须普治并举
教养与修养
谁又忍心 调侃“辛苦钱”
苏轼乐意被 小学生“肢解”吗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3教养与修养 2017-10-14 2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