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体汇/动态
     
本版列表新闻
~~~京剧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头本)下月上演
~~~京剧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头本)下月上演
~~~京剧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头本)下月上演
     
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排海派剧目 传承海派精髓
京剧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头本)下月上演
王剑虹
◀《七侠五义》(头本)人物谱
  阔别上海京剧舞台将近35年的海派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头本)将于11月11日、12日在逸夫舞台上演,演出由上海京剧院年轻一代优秀演员担纲。与上京这些年上演的《狸猫换太子》《宏碧缘》一样,《七侠五义》也是海派连台本戏的代表性作品。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表示,作为海派京剧的“大本营”,上京有责任、有义务将经典海派剧目继承下来、传承下去。

  剧情更加精炼

  海派连台本戏是海派京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故事情节曲折、机关布景复杂、文武行当齐全、唱念做打并重等为基本特色,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京剧舞台上颇为风行,而《七侠五义》就是其中相当热门的一个题材,曾有多个戏班上演过不同版本。上海京剧院成立后,1957年恢复连台本戏演出的第一部戏就是《七侠五义》,1980年重排时将原来的三本浓缩为上下两本,亦备受欢迎。此次演出在以往版本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精炼和改编,将原来三个半小时的演出缩至两小时四十五分钟,删减了一些琐碎的场次和重复的叙述性情节,使演出更加紧凑明快,人物行为脉络也更清晰鲜明。

  海派特色明显

  虽然京剧的京朝派与海派曾经泾渭分明,但这些年来舞台上常演的剧目已大都融南北风格于一体了,而海派连台本戏至今还保持着较为鲜明的海派京剧特色。《七侠五义》复排导演陈金山告诉记者,当年北京讲究听戏,上海讲究看戏,因而海派京剧的表演更具激情,在人物扮相、服饰甚至行当上都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这次《七侠五义》中的包拯一角就有典型的南派特色。一般京剧舞台上的包拯戴黑色相貂、勾脸、花脸应工,而《七侠五义》中的包拯却戴花相貂,脸上半搓半勾,以麒派老生应工,不仅有麒派风格的唱段,还有较为繁重的身段动作。此外,剧中的一段七人轮唱“连弹”亦体现了鲜明的海派风格,全新制作的机关布景更是海派连台本戏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被问及《七侠五义》是否还会排第二本、何时会开排时,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表示,《七侠五义》(头本)是上海京剧院的试水之作,“有人对连台本戏能激活市场充满信心,但我持审慎态度。”相比京朝派,鲜活接地气的海派京剧可能更接近现代演剧的观念。单跃进认为,最需要传承的是海派京剧对戏剧性、剧场性的追求,而不是老的连台本戏怎么演,现在就要依原样恢复,需要学习传承的是海派京剧的精神。因而这次整理复排《七侠五义》的重点在于“海派京剧”,而非连台本戏。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教育专题
   第A15版:教育专题
   第A16版:公告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4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家装专版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银幕再现“燃灯者”形象
复排海派剧目 传承海派精髓
为艺术新人找知音 帮收藏新手寻方向
新民晚报文体汇/动态A11复排海派剧目 传承海派精髓 2017-10-15 2 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