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中阔步前进。
着眼永续发展
2017年7月7日,波兰克拉科夫,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可可西里跻身世界自然遗产。
为保护生态极其重要又极为脆弱的可可西里,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包括可可西里在内的三江源地区,成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
国家公园这种新的保护形式,将使三江源成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成为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环境就是民生
2017年初,河北省文安县鹏程木业老板郭万立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在廊坊的别墅卖掉,凑了近3000万元,给企业新上了环保设备,走清洁生产的提档升级之路。
今年4月起,环保部对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环保强化督察。像这样的“散乱污”企业正是督查的重中之重。
从2013年起,我国打响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的“三大战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陆续出台,向污染宣战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5年来,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万亩,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退耕还湿20万亩,118个城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绿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在刚刚结束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上,联合国环境署向世界介绍中国防治荒漠化经验。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贡献中国的解决方案。
迈出坚实步伐
这5年,随着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中国经济呈现出更加绿色、更有活力的新气质。今年上半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54.1%,高于第二产业14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3.4%,比投资高30.7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中秋节前,在北京工作的王丽在网上为家人选购月饼。“我发现最畅销的还是普通礼盒装的月饼,一般就是一个礼盒加一层纸质包装,前些年那些层层包装、沉甸甸的礼盒装一两块的豪华装月饼几乎看不见了。”她说。随着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形成,过度包装等奢侈浪费现象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从2013年至今,以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为目的的“光盘行动”已开展4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严格执行,大吃大喝和炫耀性消费明显减少,“按量点菜”的观念开始树立。
“以前人们剩下的菜就直接扔掉了,现在越来越多的顾客选择把剩菜打包带回家。”在北京市一家餐厅工作的小刘说,如果客人点餐量太多了,服务员也会进行提醒。
如今,以“光盘行动”为代表的节约理念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正在形成。
站在新的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带领人民继续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梦想,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变成现实。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