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更纯粹的热爱
曹刚
  曹刚

  昨天,费德勒时隔3年再夺上海大师赛冠军。3天前,第一次去现场为他加油,心想着:毕竟岁月不饶人,谁都不知道天王能坚持多久,还能来几次上海打比赛。看着眼前的这位同龄人在场上拼杀,我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和室友们为各自支持的球员呐喊。如今,费德勒还能过关斩将,独领风骚,十多年的时光似乎凝固了。他的每一次击球,也是我们的青春证明。

  观众席上,“奶粉”欢呼最热烈。费德勒走到哪里,都是主场。潇洒反拍、全面技术、骄人战绩、优雅微笑,还有永不放弃的求胜欲,都很吸引人。不过,论天赋和球技,网坛从来不缺天才,比如前世界排名第一德约科维奇,和现世界排名第一纳达尔;对胜利的渴求,本也是一流高手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可费德勒依然只有一个,经久不衰,无可取代。

  热爱,可能是背后的动力。

  如果一名球员一直在赢球,不代表他真的热爱这项运动,因为他可能更喜欢的是胜利、举起奖杯、创造纪录的感觉。然而,状态总有起伏,年龄总在增长,失败总会到来。只有在经常输球时,热爱才会表现得更明显。

  费德勒创造过太多纪录,也经历过低谷。2013年,他在一次赛后采访时说:“不管输或赢,无论训练还是比赛,我都喜爱打球的感觉,所以才坚持这么多年,想继续享受网球。”此后整整4年,他的大满贯个数一直停留在17个,输了不少球,甚至有人质疑“废的了”。

  其实,心中的热爱从未远离。这才有了今年的第18和第19个大满贯,这才有了近20年那么多不离不弃的铁杆“奶粉”。

  纳达尔从小就疯狂地喜欢足球,德约科维奇在自传中坦言“生命中的每一刻,全投入于保持世界第一”,为此付出很多代价,比如不能吃最爱的巧克力。他们都拥有超常的自律,和对胜利对荣誉的极度渴望。

  费德勒比他们多的,可能是对网球更纯粹的热爱。在台下欢呼的我们,有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热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喜迎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13版:喜迎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会风之俭折射政风之变
更纯粹的热爱
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朗照人类命运的中国智慧
知识不等于文化
携程风波背后的互联网生态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更纯粹的热爱 2017-10-16 2 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