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2个世界卒中日。为配合今年宣传主题“预防卒中,你我同行”,今天上午,上海市卒中学会(筹)联合上海市脑卒中预防与救治服务体系,在市卫计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徐家汇公园、浦东新区国际会议中心、嘉定区马陆镇大融城三地开展全市联动的健康宣教和大型义诊活动。
从控制危险因素开始
卒中,又称脑中风,主要发病危险因素中吸烟占33%,血脂异常占29%,高血压占25%,超重占21.5%,糖尿病占6.7%。在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治疗和控制方面,高血压病人控制率不到25%,糖尿病在30%左右。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我国脑卒中发生率仍然在以每年近9%的速率上升,死亡率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防控形势仍非常严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会长董强教授指出,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和“可控”两类。除了那些人类“不可控”的危险因素,比如年龄、种族以外,还有更多的“可控”的因素比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等。积极干预这些可控的因素,就能够有效降低卒中的风险。具体来说,有高血压的,请把血压控制好;有血脂异常的,请把血脂管理好;如果有吸烟习惯,请尽早果断地告别烟草。目前,在卒中二级预防管理,“降压、降脂、抗血小板”三大治疗手段中,最大的短板依旧是血脂管理,对于已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一定要坚持服用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建议将“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控制<1.8mmol/L。
“灵丹妙药”=积极配合治疗
卒中患者经常会问:有没有“灵丹妙药”能让脑卒中彻底恢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汪昕教授解答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一次就好的灵丹妙药”,如果一定要列举“灵丹妙药”,那就是卒中患者必须遵照医嘱治疗,保证长期规范管理的依从性。
客观看待中医药的作用
还有不少患者期望中医药能改善卒中后康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主任委员管阳太教授,以三七为例分析道,三七是一味典型的生熟异用的中药,传统中医及民间对三七均有“生撵熟补”之说。但是,三七在卒中治疗上的疗效至今缺乏有效的临床试验证据。这也可能和中药的特性有关——不是一种成分起作用;中医也侧重于个体化用药,用药讲究君臣佐使;中医理论也不一样,很难用西医的统一的临床试验来判断一种药物的疗效。
对于中药提取物的研究,国际上曾经有对于银杏提取物用于高血压和痴呆等方面的大型临床试验,但是却没有研究显示银杏提取物对于这两种疾病有疗效。
颈动脉病变与卒中有关联
体检B超发现颈动脉内膜毛糙、颈动脉有斑块、颈动脉狭窄,要紧吗?管阳太教授表示,既往认为颈动脉狭窄常常是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颈动脉狭窄处的血流要比不狭窄的地方要大,狭窄也往往造成血流阻力增大。由于血流大,狭窄处的斑块往往更容易脱落,破裂,栓塞血管。目前学术上更倾向于认为易损斑块是造成脑血管病的一个很重要的病因。易损斑块被定义为具有破裂倾向、易于发生血栓形成和(或)进展迅速的危险斑块。这类斑块破裂常引起脑血管阻塞而导致脑梗死。发生上述问题的人需密切随访血脂、血压,加强疾病管理。
从小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什么是最优化的卒中预防?董强教授指出,健康生活方式应该是第一位的,所以,今年的主题宣传向所有健康人做知识普及。他希望能在本市小学生中开展“小手牵大手”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同时影响家长和祖辈。 本报记者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