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艺术节戏曲论坛昨举行
~~~艺术节戏曲论坛昨举行
~~~艺术节戏曲论坛昨举行
~~~艺术节戏曲论坛昨举行
~~~艺术节戏曲论坛昨举行
     
2017年11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作品 传播快,传播快 传承好
艺术节戏曲论坛昨举行
王剑虹
  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戏曲论坛昨天下午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论坛以“良辰美景,姹紫嫣红——中华戏曲在当代的传播”为主题,聚焦戏曲的短板——传播问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来自宝岛台湾的梅派名旦魏海敏、刚刚在艺术节亮相的京剧《大宅门》(见图 记者 胡晓芒 摄)编剧及导演李卓群等各抒己见,谈体会、说心得,分享经验,坦陈困惑,探寻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立足发展的有效方式,而论坛上一些年轻人的观点也很值得业内关注。

  换个角度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这几乎是戏曲界的“铁律”,用角儿的“光环”来吸引观众,自然是传播的捷径。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现在的好角儿实在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找新的角度?一年来,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举办的“星星点戏”京剧折子戏星座主题体验场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昨天的论坛上,年轻的戏曲制作人魏乔就分享了其中的经验,“我有时觉得京剧像一个社交障碍症的患者,可能有一肚子学问,有一肚子话要说,但却没有办法搭讪。”魏乔为让京剧与青年“搭讪”,找了一个新的角度,那就是星座,将12星座按性格分为12个关键词,比如白羊座的率真、狮子座的王者风度等,然后在老戏中寻找相应的人物性格做成系列。当然,仅有一个“噱头”是不够的,最终能把观众留在剧场的,还有演剧的方式,除了“看戏”本身,还有演后谈等环节,让观众了解演员的台前幕后、创作思路,魏乔认为,正是这个环节,把越来越多的观众留在了剧场。

  多种手法

  前几天在美琪大戏院上演的京剧《大宅门》,是今年戏曲圈备受关注的作品,在上海的两场演出上座率也非常高。该剧编剧、导演李卓群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做法——邀请中国顶级的海报摄影师、时尚摄影师为作品定做时尚海报、“时尚大片”,邀请90后喜欢的好妹妹乐队演唱主題曲,主演、主创参加综艺节目……可以看出,很多地方借鉴了影视作品的宣传套路,这些在其它领域已经非常成熟的成套宣传推广方式,在戏曲圈却绝对是“创新”之举。现在不少戏曲院团还停留在埋头创作,首演前开个发布会,若再加上几场导赏讲座那已经算是在宣传上肯下功夫的了。从某种角度来说,如今的戏曲界,传播和传承的重要性几乎已经可以相提并论,但很多戏曲院团掌门人的观念还有待转变,这从昨天论坛发言嘉宾的身份就可见一斑,分享传播经验的几乎没有院团专门从事营销推广的专业人员。

  好的作品

  “这两年有很多新的力量在做传播,其实问题还是在创作剧目这个层面,我觉得传播的本质还是作品要有艺术上的感染力。”身处传播环节的资深记者潘妤认为,传播的关键还是要靠艺术作品本身的质量过硬,好的口碑才是最好的传播。而论坛上的成功案例似乎也从某一方面佐证了这个观点。尚长荣讲到了《霸王别姬》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演出时引得观众落泪,在美国的这12场演出并没有大规模的宣传,但经典的魅力却使得演出收效极佳。著名剧作家王仁杰分享了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在法国演出大获成功的故事,当时法国导演偶尔在泉州看到这个戏,顿时被吸引,马上签下了五年的演出合同,最终在法国连演连满。而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在说到戏曲进校园时,也强调一定要拿出一流水准的演出,否则播下的种子质量不行,来年就没有“收成”了。如果说传播的力量可以让一部分“新观众”走进剧场,但留住观众则必须要有好作品。如果没有好作品,不仅留不住观众,结果还很可能适得其反。那这样的传播不仅不是有效传播,还会变成“逆向”传播,把潜在的观众从戏曲身边推得更开。

  现在戏曲正渐渐进入一个外部环境的“黄金时代”,如何抓住这好时机,做好戏曲的传承与传播,让戏曲回归到国人的生活中,让古老的传统戏曲焕发活力,是一个需要业界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环球
   第A24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5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6版:养生节专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养生节专版
   第A2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B01版:要闻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广告
好作品 传播快,传播快 传承好
听王珮瑜的“困惑”
主打亲民牌 把美搬回家
“以色列文化周”里的中国元素值得期待
广告
新民晚报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A17好作品 传播快,传播快 传承好 2017-11-02 2 2017年11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