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浦东新区召开的“证照分离”试点深化实施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自贸区在全国“证照分离”先试先行实施一年多来,企业“办证难”问题得到缓解。近日,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浦东新区在对前期试点情况全面评估并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浦东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深化实施方案》。
缓解企业“办证难”
浦东新区组织部副部长、新区编办副主任金莎介绍,“证照分离”改革,主要是针对市场主体开业前需要办理的各类许可证,通过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着力破解市场主体“办证难”问题。
改革试点实施一年多来,企业“办证难”问题得到缓解。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的企业满意度调查,认为“证照分离”改革后企业办证便利化程度高、较高的,分别占到87%、85%。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
2016年浦东新增各类市场主体较2015年末增加17.4%。比如,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资格认定取消审批后,在浦东注册的机构由改革前的10家增加到目前的241家。
深化改革方案四大特点
记者了解到,“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深化实施方案有几大特点:
■ 突出全面覆盖,探索清单管理 将所有涉及企业市场准入的审批事项,不论实施部门是国家部委、市级部门还是区级部门,全部纳入改革范围。
■ 突出优化方式,明确深化要求 取消审批注重协同配套,改为备案注重当场办结,告知承诺注重创新方式,优化准入注重审管结合。
■ 突出改革重点,继续加大力度 聚焦与浦东新区经济发展关联度较高、企业关注度较高的事项,以取消和告知承诺为主要方式。
■ 突出系统集成,强化改革联动 与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联动。
放得开也要管得住
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降低了,也意味着增加了市场监管的风险,尤其是食品安全等和老百姓密切相关的行业,相关部门如何把好关?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吴伟平介绍,证照分离试点改革后,政府职能管理方式从以事前审批为主向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探索形成了以“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证照衔接机制+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监管协同机制”为核心的“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机制,初步形成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府监管闭环。
证照分离改革深化实施后,在“放得开”的同时也要“管得住”,同时,也要通过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为老百姓把好“安全关”。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