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着深厚的音乐土壤,小朋友学习乐器蔚然成风,当儿子还在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和爱人就让他开始学拉小提琴。八载寒暑,当年的稚童如今已长成翩翩少年,在步入初中之际,捧回了上海音乐学院八级证书。回顾漫长的学琴之路,那一幕仿佛还历历在目。
初次接触小提琴,儿子对小提琴显得既新鲜,又好奇。无论是练习夹琴、持琴、握弓等枯燥的基本动作,还是学拉空弦、音阶以及通俗儿歌,他乖巧温顺,真的很认真,很配合。我们每次都陪课,等回家后反哺给儿子,儿子每次复课,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他每晚练琴一小时,当然也牺牲了一些玩耍时间。
最感人的是,有一次妈妈生病卧床而我又出差在外,他一做完作业,就乖乖地自己把谱架拖到妈妈的床边,对妈妈说:“我开始练琴了。”就这么独自练了起来,这让妈妈十分感动。就这样,儿子慢慢熟悉了沃尔法特、开塞等大师的名字,认识了五线谱上的小豆豆,家里回荡起《卖报歌》《卖汤圆》《八月桂花遍地开》等稚嫩生涩的琴音,他自己也陶醉其中。
学琴贵在坚持,也难在坚持。由于学业加重以及做作业慢,儿子小学三年级时,曾一度中断了小提琴学习。晚上做作业要做到将近十点,看着他精疲力竭的样子,我们实在不忍叫他练琴了。后来,他努力改掉做事拖拉的毛病,挤出了练琴时间,再加上我们注意科学安排,儿子终于又重新握起了琴弓。
谁知随着个子越长越高、琴越换越大、曲子越学越难,儿子的主见和自尊心也越来越强。当我们指出哪个地方还要多练几遍的时候,他会辩解甚至施放对抗信号,比如故意拉得很快,或故意拉得很慢,最恶劣的一次,居然把我们关在门外,不让听也不让教。记得有一次练马扎斯的曲子,有个地方怎么拉也拉不好,妈妈多说了几句,儿子竟把琴往妈妈怀里一塞,抢白道:“你拉给我听听!”
我们不由得反思,学琴为了什么?怎样才能快乐学琴?通过积极主动与儿子沟通,教学双方做到相互理解,不急不躁,练琴时,家里硝烟散尽,重现风和日丽。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逐步掌握了双音、顿音、连弓、滑音、揉弦、高把位等技巧,指法和弓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能够流畅自如地演奏《牧歌》《梁祝》《塞茨第五协奏曲》《维瓦尔蒂a小调协奏曲》等中外曲目,我们还用MP3把他会拉的曲子都录制下来,作为永久纪念。
儿子的登台首秀,是上幼儿园大班时在国祥琴苑的一次交流演出,上场前,他不停地问:“什么时候轮到我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会举行才艺展示,他都要露上一手。
考级,是每个琴童都要面临的关卡,考级练习曲和外国乐曲,难度又大篇幅又长,特别是曲中没完没了、忽隐忽现的升降号,让人头大,为了让孩子顺利通过考级,我和孩子的妈妈用心良苦,想了很多招数,买来王振山、林耀基、赵薇及其弟子的示范演奏碟,先构成对乐曲旋律的整体印象,再跟碟练习;先分再合,先慢后快,把难度大的乐句挑出来重点练;对难拉易错的地方在乐谱上标上圈圈杠杠,加深印象,一曲练下来,谱本上往往花花绿绿,不成样子。
孩子,我想对你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学琴不仅使你掌握了才艺,而且磨练了意志,希望小提琴将真善美种在你的心田,如果你愿意,也希望小提琴能伴你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