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仙台寻访鲁迅遗迹
曹正文
  曹正文

  初秋九月的仙台,气候温凉湿润,作为宫城县的首府,满街都是高大而绿叶繁茂的榉树。

  这座位于东京以北的古城,人口才100多万,但交通设施相当完善。导游张荃说,来这里观光的中国游客特别多,原因是仙台是个秀丽的学术之城,举行过国际音乐节、街头爵士舞节与各种戏剧活动,以“学都”闻名于亚洲。更令人瞩目的是,1906年春,24岁的鲁迅曾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留学,我便冒着细雨,去访问鲁迅生活和读书的遗址。

  仙台医学专科学校,现在已改名为东北大学。我们的车子赶去时,已超过四点半了,又找了些时间,好不容易找到东北大学史料馆,接待的大门已紧闭,我们敲了门,一位日本女士在门内对导游张荃说:“请明天早晨来吧。”

  我心里很着急,我们明天上午要离开仙台,幸亏张荃用纯熟的日语向那位女士解释,并说我们特地从中国上海赶来,让她通融一下。

  那位女士指指时钟表示很为难,幸亏史料馆的副主任竹山先生听到声音,从办公室走了出来,他打量一下我们的神情,为我们开了特例。我们先去访问了一间有50平方米的阶梯教室,听介绍,鲁迅先生当年曾在这里上课。在教室的左面墙上,有两张相片,一张是鲁迅,另一张是教鲁迅解剖学的老师藤野严九郎。我一看到照片,就想起在《朝花夕拾》中读过的那篇《藤野先生》的散文。便在藤野先生与鲁迅坐过的椅子上留了一张影。我们还在留言簿上纷纷写了自己的观感。

  在鲁迅读书的教室中逗留了五分钟,就匆匆上楼参观“鲁迅纪念展示室”,这个展示室很大,其中有鲁迅的手稿,有关鲁迅学习时的珍贵资料,包括鲁迅的成绩单,在148名学生中,鲁迅的成绩平均分为65.5分,名列全班第68名,还有鲁迅写的《藤野先生》一文收入了日本的小学课本,鲁迅离开仙台前与同班同学的合影。

  走出东北大学史料馆,天已经黑了,在草地上有一座鲁迅的雕像,那雕像是灰色的铜像,鲁迅的面庞是我们熟悉的,他的神色坦然而在遐想,眼睛眺望着远方,雕像下有“鲁迅先生像”五个中文字。听介绍说,这是中国绍兴市人民政府为感谢仙台市对鲁迅故迹的重视保存,特地向东北大学赠送了这座鲁迅雕像,日本今天不少学生也对鲁迅肃然起敬。我们便一一在鲁迅铜像前留了影。

  在与竹山先生的交谈中,知道鲁迅当年在仙台读书时,曾在此校附近借了房子居住,但这个鲁迅故居在地图上并没有标志。司机阿亮在周围兜了几个圈子,仍未找到。我不死心,便与张荃下车去问讯,张荃是很有经验的,她找到一个带眼镜的中年人,向他问起鲁迅故居,想不到对方立马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我们的车赶到鲁迅故居前,这是一幢二层楼的旧式木板房,二楼是一排窗子,100多年前的鲁迅就居住在二楼,一楼是下沉式的,且高度只有1.80米左右。听周围的日本居民说附近的房子都拆迁了,造了新楼,唯有这所老房子仍然保留,因为是鲁迅曾居住的地方。我不由想起“鲁迅纪念展示室”的精心布置与保留鲁迅留学的所有详尽资料,在维护与保存名人古迹方面,仙台市做得相当出色。

  由于天已全黑了,无法看清,我们翌日离开仙台前,又到鲁迅故居前拍了照,留了影,鲁迅故居门口有一块石碑,上有“鲁迅故居迹”五字,署名是郭沫若题。

  绍兴是鲁迅的故乡,仙台也可说是鲁迅文学的故乡。因为他在仙台读了一年半书,断然决定“弃医从文”,他离开仙台之后不久,便写出了《狂人日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热线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新民教育/教育改革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金色池塘
   第A2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民健康/养生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家装之窗
   第A26版:家装之窗
   第A27版:家装之窗
   第A28版:家装之窗
寻觅港湾的心灵
在仙台寻访鲁迅遗迹
狗,还有鸡鸭们
礁石(外一章)
悬空寺
走自己的路
微信不能取代面对面接访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在仙台寻访鲁迅遗迹 2017-11-17 2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