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燕》故事的女主角有三个名字,分别叫姚归燕、斯塔拉、温德。这三个名字分别对应三个男人,以时间点出现的前后看,分别是中国士兵刘兆虎、美国牧师比利、美国军人伊恩。
作家张翎为她的这部小说寻找了一个在电影里被称为“多机位”的表达方式,分别用镜头对准三个男人,让他们对读者诉说。作为弥补,一条名为“幽灵”的军犬和一条名为“蜜莉”的中国犬也加入了叙事的队列。他们以及它们所讲述的对象,都是这位有三个名字的女人——书里对她称呼最多的名字,叫阿燕。
这是部讲述“美”的小说。
开篇时读者需要经过一点点时间的考验,因为这个故事不但“多机位”,而且镜头语言还是“肩扛式”的纪录片拍法——为了制造这部小说的戏剧结构,张翎放弃了它在形式上的通俗性,但随即又用语言的诗性之美,让读者感觉得到了极大的回馈。
是的,这是部讲述“美”的小说。张翎通过她的文字展示了三个层次的美。一是土地之美,小说里有两个村庄,一个叫四十一步村,一个叫月湖村,村庄依山傍水,白雾缭绕,盛产茶叶,籍贯为温州后旅居加拿大的张翎,在她描写家乡风物的时候,不着痕迹地融入了一些乡愁。
二是人性之美。残酷的战争,把几个完全不相干的人推到了一起,他们产生爱、产生友谊、产生亲情,最终都不抵命运之手的恶作剧,分别走上不同的归途。但在黑暗的时代背景下,人性的温暖有着出奇的治愈效果。阿燕因为这些人,才能够完成自己的蜕变,成为一个内在与外在都拥有光辉的人。
三是女性之美。这本书是写给阿燕的,更是献给那些曾经历过苦难但却不折不挠勇敢活下去的中国女人,她们用天性里的朴素与纯洁,涤荡着命运所带来的污浊。阿燕尤其不同的是,她以自己的灵性,觉悟到自身与信仰之间的关联,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自己的人生重建,从弱小变得强大,她后来的保护者角色,使得东西方都具备的牺牲精神在她那里得到了统一。
作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劳燕》仅有一场中美军人联合伏击日军的战争描写,但几乎所有的情节与细节,都有阴暗龌龊的战争背景的映照,在这映照之下,阿燕的身影变得愈加清晰。她有仇恨,但却不会被仇恨左右;她明辨是非边界,但却悲悯宽容。在整个村子包括与她有婚约的刘兆虎,一次次往她的伤口上撒盐时,她应对的方式却只有一种:理解并原谅。
苦难带来的疼是真的疼,但苦难岁月里的那些喜悦也真的非常珍贵。张翎不断用非常形象、文学化的描写,来冲淡故事的灰色基调。“残忍”与“爱”一起营造了一种奇特的阅读享受,当这种阅读享受产生时,小说多角色叙事所带来的晕眩感彻底消失了,读者拥有了与书中人物面对面的机会,但却不会产生去干预人物的冲动,安静地聆听,成为读者唯一能做的事情。
读完《劳燕》后,会发现它拼图式的故事构成,是非常完整而且流畅的,它有着内在的韵律与节奏,鲜活的文学语言,在润色着使人物丰满的同时,也制造了整个小说的质感,读完小说如同看完一部动人心魄的电影。
张翎、虹影、严歌苓,这三位移居海外的作家,都擅长书写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大背景的女性小说,这和她们远离故土之后,拥有了更为开阔、更为审视的视角有关系,也与她们逐渐掌握了“全球化写作”的秘诀有关系。《劳燕》并不仅仅是部中国故事,它所书写的人物,很容易在其他国家引起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