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路上碰到老邻居高阿姨,她拉着我一定要我去看一下他们居委会堆在小区活动室里的29箱“废品”,说她实在太“肉疼”了。
进去一看,呵,只见长宽高分别为55厘米33厘米47厘米的29只纸板箱已经开始装三轮车,绝大部分都是鼓鼓囊囊的用封箱带封住。有两箱可能是给收废品的师傅过目已经打开。原来,那是前几年有关部门免费赠送给市民的科学健身知识读本和附带的哑铃手柄(塑料);上海市民食品安全知识读本和附带的冰箱贴、健康握力圈(橡胶)等,每箱都是一百套。这些全部都是崭新的东西,正在由收废品的师傅装车准备拉走。
笔者的妻子也是我们所住小区的楼组长,负责联系18户居民。这些免费发放的公益品她也都经手过。但因为18户住户中总有六七户要么出国定居、要么市区他处有住房,因此长期敲不开门。也有的对发给他的这些公益赠品不屑一顾,谢绝了。因此我老婆每次去居委会领取都要少领几套,但还是常常有多余,最后只能退还给居委会。据我所知,像我老婆遇到的这样情况很普遍,因此最后汇聚到一个居委会、一个街道,那积存的免费赠送的公益品数量就十分可观了,造成的资源浪费就会非常惊人!
笔者以为,有关部门对上海市民免费发放资料物品等,本身是一项值得肯定和点赞的实事,问题是如何科学地预估发放的数量、评估市民接受的程度、最后达到的效果等,事前事后的工作要做得认真仔细,做得到位,必要的跟踪、指导、监管,避免浪费,也应该成为主管部门的分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