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相思十年梦
李定国
  文 / 李定国

  父亲去世已十年了,母亲离开我们也三年多。在这些无尽思念的日子里,我时常在梦中与父母相会,那也是我这段人生旅程中最幸福的时光……

  父亲李佐华从小就对我寄予厚望。他不仅为我和胞弟订阅了当时所有发行的少儿杂志,还定期到新华书店,买回他认为对我们学习、成长有益的少儿读物。我对父亲买回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唐》《岳飞》等古典人物和历史题材的连环画和书籍,非常感兴趣,于是,父亲就朝这方面培养我。每逢节假日,对中国历史烂熟于心的父亲,就会抽空给我讲解一些历史事件和故事。这是我非常企盼的,因为父亲的讲述,我还能依葫芦画瓢说给同学听。

  父亲曾长期给我灌输他的历史观。如“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不知三国,哪来魏晋”“中国封建社会的所有矛盾和焦点,归根到底就是土地问题。”父亲的话语,我从小铭记在心。但由于当时年少,认知浅薄,并不以为然。在经过岁月的洗礼、生活的积淀和人生的历练后,如今我是非常能理解并十分赞同父亲的许多观点。

  父亲有一个最要好的同窗王福龄(歌曲《我的中国心》《南屏晚钟》《今宵多珍重》的曲作者),两人情投意合,课余经常一同听评弹、看戏曲和学音乐,形影不离。

  王福龄的钢琴课是老师登门教授的。老师是著名作曲大家陈钢的爸爸陈歌辛,他不仅教钢琴弹奏技法,还顺便讲解一些作曲的基础知识,而我父亲每次都参与旁听学习。

  说来有缘,母亲陈秀英与王福龄是邻居,与其胞弟王福成又是小学同学,三人可谓一起长大。母亲在教会中学就读时,也开始学习钢琴。空闲时,还常随姐姐去电台录唱。

  因此,在王福龄上钢琴课时,我母亲常常客串去听听。不经意间,我父母开始相识,因为共同的爱好和彼此的欣赏,两人互有好感,从而愈走愈近。

  父亲非常喜欢写作。他退休后,又应邀到一家报社当编辑。由于秉性使然,太讲原则了,遭遇很多不快。有一次,报社领导的领导,转来一篇稿子,交由父亲刊发,按惯例刊发就是。但父亲仔细看后,觉得不合适,而且改又无从下手,于是建议退稿。父亲的这一举动,无形中得罪了领导,对今人来讲简直不可理喻。不久,这篇稿子通过另一位编辑刊发了。父亲这才明白,无奈地主动辞退了这份心爱的工作。我得知此事缘由后,就脱口说了几句父亲不识时务的话。不料,父亲不但没有接受,反而严厉地批评我,没有一点悔意。

  不过,也有人赏识父亲人品的。事后,每周广播电视报的领导刘继汉邀我父亲去当审读。所谓审读,就是把报上所有的错,包括错别字、标点及标题和内容的不妥等等,都要找出来转给领导审阅。其实这是个得罪人的活儿,但父亲却乐此不疲。每周报纸还没公开发行,他就要我先拿来样报,花整整两天时间,来完成“审读”,一直坚持到他中风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家装专版
   第A22版: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4版:专版
十年相思十年梦
沪上“小白宫”纪事
老年大学的书法老师
书法
老人老话(七十四)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晚晴风景A23十年相思十年梦 2018-01-12 2 2018年01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