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土有“说唱”
李君兰
  李君兰

  近日,有歌手在某歌唱竞赛真人秀上重新演绎了经典老歌《沧海一声笑》,在间奏间添了一段铿锵有力的“说唱”,受到众多网友点赞。不少网友称赞道,“中国风”加“说唱”,这回中西合得完美!

  说到这儿,把“说唱”完全置于“中国风”之外,恐不妥当——中式说唱古已有之。不说远的,就说眼前,要是翻开“非遗”名录查找“锣鼓书”相关资料,就会发现在吴越地区很早就有民众击鼓敲锣、唱表说书的“说唱”文化。

  锣鼓书起源于汉末晋初,流行于明清时期。旧称太保书,最初出现在现今上海郊县道教道场的“太保”仪式上,是一种乐神的唱说,用以禳灾祈福。后逐渐从宗教场所中走出,走入越来越广的生活场景,从在年节农闲里“说唱”,到进茶园、入书场,慢慢成为横跨几百年的流行文化。演出时,台上架一鼓,艺人立于鼓旁,右手执鼓签击鼓,左套镗锣、夹锣锤,打节拍、造气氛,因而“镗锣书”、“神鼓书”的称呼慢慢流传开来。新中国成立后,便合其名称为“锣鼓书”。

  锣鼓书声腔曲调丰富,极富江南民间音乐特色。表演时,软软糯糯的沪语,逻辑紧密的台词,活灵活现的动作,结合变化多端的鼓点节奏,话春秋、话传奇、话桑麻……时而扣人心弦,时而令人捧腹,是保存在大都市中为数不多的民间乡土艺术形式。

  顺着历史河流一路传唱下来的锣鼓书不断换着新颜:伴奏有新颜,伴奏中加入了二胡、琵琶、爵士鼓等乐器,大大丰富了节目的观赏性;曲目有新颜,自1961年以来,南汇人创作了《王婆骂鸡》《真情献给城里人》《情满上海》等百余篇新作;艺人有新颜,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锣鼓书,在上一辈的口传心授中接过老艺人之衣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连载
   第A20版:阅读
   第A21版:金色池塘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家装专版
   第A24版:家装专版
夫妻搭档工
本土有“说唱”
我的母亲
垛子
以马拉松的名义旅行
更多精雕细刻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本土有“说唱” 2018-01-19 2 2018年01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