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崇明区卫生计生委代表区所属公立医疗机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健康版”新华-崇明区域医联体将着重在健康管理、医联体运营管理、分级诊疗和医疗保险支付模式等4个方面进行探索,先从城保对象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后推广到所有崇明居民。通过整合共享医联体内医疗卫生资源,为崇明居民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优质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在岛内解决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
据了解,新华-崇明区域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试点的“1231”模式,内容包括由新华医院牵头,以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崇明区中医医院)为核心单位,联合崇明区域内二级医疗机构以及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十院崇明分院、区第三人民医院分别在市第十人民医院、岳阳医院支持下,主要承担崇明岛东西“两翼”部分疑难疾病和常见多发病诊疗等;由医联体的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和指导委员会,分别承担重大事项协调与决策、医联体运行和政策指导、试点评估等职能,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作为核心医院受医联体执委会委托,对医联体所属医疗机构享有管理权、经营权、考核权和分配权;市、区各相关委办局在医联体改革试点和发展过程中,将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与指导。
记者注意到,打通医保,突出由医疗服务向健康管理转变,是本市首家尝试“健康版”紧密型区域医疗联合体的一个亮点。试点方案要求创新机制,实现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探索财政收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合理统筹,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撬动医联体内“责、权、利”协同改革,做实医联体医保总额打包预付机制,健全“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提升医疗机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利用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和绩效薪酬制度改革的机遇,提高家庭医生有效服务能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11年5月,新华—崇明区域医联体试点工作开始启动。根据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和边探索、边推进的工作策略,医联体现已建成检验、影像、心电3个诊断中心,并全面正常运行,截至2017年底,总计完成了超过108万人次的放射、检验、心电诊断服务。同时,随着3家市级医院积极派遣医疗专家开展支援工作并吸收岛内医生到市级医院进修培训,以及诸如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关节镜诊疗技术等新技术、新项目被一一引入,越来越多崇明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三级医院的优质服务。
目前,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作为崇明区医疗中心,正继续新一轮三级医院建设;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为东部地区的医疗中心,启动了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崇明区第三人民医院为西部地区的医疗中心,将逐步转型为以康复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