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狗年一下子就要蹦跳到跟前。屈指算来,大学毕业25年,不少同学的联系都中断了。幸好,现在有了微信,很多当年的好同学,又在手机上再续“前缘”。
家住青浦的大学挚友谭和我在微信同学群中重逢后,来电约我去他家一聚。一则叙别后之情,二则游览青浦。我说,叙旧当在情理之中,作为上海人游青浦就免了吧。
谭于是讲了一件亲历事给我听。一家合资公司的外方经理拿出与家人周末度假的照片给他看,照片上经理一家流连在蓝天白云、音乐喷泉、铁艺路灯、鲜花盛开的欧洲风情小镇。于是笑道:“到底是你们欧洲啊,干净优美,古朴又不失现代。”外方经理连连摆手: “No,No,这是你的家乡青浦呀。”
听了这个故事,我和同学不禁有了同样的感慨:如果你在一个地方生活了数十年,容易认为对这个地方了如指掌,对身边的美竟难以发现或承认了。
关注近旁,留一片目光于近处,我们或许便会幡然醒悟:有些美,平常、朴素、简单,就在我们身边某个触手可及的地方。
妻子将孩子衣服剐破的地方补缀成一朵花;第一次为家人烘焙出“杏仁饼干”;书房的阅读灯坏了,手糊了一个大灯罩,再添上几笔兰花,它又重新美丽地亮起来。在衣食住行的居家生活中处处都是美呢。
我比较喜欢于黄昏时沿社区附近的街道散步,一边走一边欣赏沿街各具面貌的房子。有的铺着菱形的瓦片,有的房子是老式的木格百叶窗,有一幢大房子的门前是希腊爱奥尼亚式的柱子,柱头上有涡旋状的雕饰。道边的便民小店也是风格迥异。远方有因距离而产生的诗意,近旁却因温馨而让人安宁。
放大看,细思量,在学校里,在我们师生日常的阅读、写作、文娱、体育活动中,美何曾片刻离开我们!
写到这儿,我不禁拿过手机,微信谭同学:“假日踏访桑梓路,只为故乡月更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