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爆竹本纪
姜龙飞
  姜龙飞

  爆竹这两年走背字,在上海,终于沦落到了处处不受人待见、中心城区全面禁燃的地步。就像一个曾经蹿红的名伶,当年星流云转、粉丝热捧的亢奋还历历在目,眨眼之间就跌落了风尘。

  爆竹者,尽人皆知炮仗也——听听这诨号,不仅放炮,而且干仗,从里到外,彻头彻尾,就是为一个“闹”字预备的。一朝点燃,瞬间发威,不惜炸它个五脏崩裂、肝脑涂地。图的就是震天动地,要的就是响彻人寰。据信,“爆竹惊山鬼”,乃当初汉祖之执念,非如此不足以驱傩逐魈,还吾清平世界。是故,不闹不尽兴,不响不甘心。给一星豆火,它就猴急鼠窜,钻天入地;施一分压力,它就屁眼冒烟,乘机膨胀。嘭啪之际,已然满眼火树银花。

  太史公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炮仗,就是人间模拟上天的雷鸣与电闪。

  炮仗是孩提时代的记忆。爱就爱它小小身胚,魔力十足。拉、拽、甩、挂,一响一条鞭,一炸一朵花。但施奇伎淫巧,兀自震耳欲聋。轰隆隆响得那叫一个麻辣烫,仿佛空气都被刷爆,顿时硝烟四起、俨若大战在即。哪里还顾念到苍生平白添堵、黎民无端受累?连动物园的众活物,亦被惊到龇牙咧嘴、瑟瑟筛糠。殊不知这也是一种声音暴力,成十上百倍地放大噪声的杀伤力。施暴者唯图哈哈一乐,顾自开怀。尘屑起处,天晓得空气又浊了几分、PM2.5又厚了几层。一不小心,擦枪走火,“祝融”君临,滚滚浓烟伴翘檐齐飞,熊熊火光共天灯一色。从大唐茅庐两宋户牖,一路烧到当下钢骨森林。有道是,自作孽,不可逭。闹猛的代价,世世代代,年年必偿,性价比之劣,这笔账,无人算得赢。

  国人素喜闹猛,烘云托月,无响不乐,积久成癖,以致“习俗天涯同爆竹”。红白两事,不红不去;逢年过节,非喜不往。爆竹搭配喜气洋洋大红字,喝彩纳福,送上声若裂帛冲天炮。大凡起个屋、上个梁、下个崽、讨个小、赶个会、开个张,一律开炮干仗没商量,更别说洞房花烛夜、状元及第时。这跟国宾礼仪上鸣放礼炮其实是一个道理,寰球同此凉热。

  制炮靠火药,中国是火药的发明国。当年发明火药的老道万万没想到,炼丹原本图长生,没承想弄出这么一道催命符。一硝二磺三木炭,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也高能到了不能再高能。开山碎石、破堰导流,先民们从山神嘴里讨食靠它;攻城掠寨、啸聚江湖,绿林好汉占山为王靠它;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一门心思欲改朝换代的人也靠它;君王固本世袭,玩社稷于股掌之间更离不开它。结果越玩越有感觉,玩成了八方共主、老子天下第一;也玩成了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当是时,欧洲人接过方术的衣钵,鸟枪换炮,煞费苦心改良火药配方之际,这边厢还在把霹雳秀成二踢脚,犹自在御花园里撒尿和泥燃鞭玩。到头来,克虏伯大炮一响,国门洞开,陈化成歃血吴淞祭长天,老佛爷仓惶辞庙走西口……

  特别想不明白的是,明明是火药的发明国,为什么偏偏让炮仗夺走了眼球、被嬉荒占尽了风流?

  总以为,吟惯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中国人,只怕要到“山无棱,天地合”的那一天,“乃敢与君绝”,把炮仗送进历史的博物馆。殊未料,一贯精明的上海人,今朝出手大条,宁可做一回出头椽子,也不当蹩脚的马仔日下卧,三下五除二,禁令落地,竟然将一条风行了千年的民俗当止于所当止。

  其实,真到了法治出手、牛刀小试的当口,任凭你一脚急刹踩下去,沪渎滨浦,倒也未见得风声鹤唳。上海人眼里,陋习与良俗,历来分得色色清。所谓识相,又谓识时务者,本埠不乏俊杰。丁酉年除夕,当申城无数人家度过了几十年来又一个清静的除夕夜时,从来不识菩萨为何物的在下,万念走心,忍不住叨念一句:阿弥陀佛。

  掉头眺望,那些一面忍受着重重雾霾的频繁袭扰,一面又兴高采烈大放爆竹的其他城郭,不免顿生太史公式的感慨:岂不谬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4版:新民健康
爆竹本纪
万春街
诗与广告语
年根定亲
战友情深
工匠精神
我与孙女学唐诗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爆竹本纪 2018-02-07 2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