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复一年,901某指挥部“警卫四连”的战友,每当送别老兵退役的时候,都有一种“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的情景。即使是意志如钢铁般坚强的战士,也有儿女情长之时。从战友之间面对面互相行军礼,到最后一刻拥抱,彼此的泪水掉下来了,分别的心情难以言表。此情此景,终身难忘。
追忆往昔,“四连”的战士,每天目见冉冉升起的红日,听着起伏的波涛,在吹拂不息的海风中站岗。“中秋”,大家吃着月饼思故乡;“八一”,举杯共饮建军酒;春节,欢声笑语聚一堂。我们亲同一家。为减少人民负担,改善连队伙食,战士们当起了农民,养鸡、喂猪、耕种田地;为加快海防建设,我们又当起了工人,无论是炎日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大家挥起铁锹、洋镐施工。
全连指战员来自祖国大江南北,操着各种乡音,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秉性与天赋、表达方式与生活习惯各异。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观念:四海之内皆兄弟。比方:犯错,当面批评;失恋,加以宽慰;生病,给予照顾;遇困,合力相助。我们曾在军人服务社,买价格实惠的烟丝,用纸把它卷成喇叭形状的烟抽,外加一杯白开水,就能围坐一块儿聊上半天。
凌晨,突然响起一声紧急集合哨,战士们闪电般地穿上军装带上武器冲出营房。那些年,部队进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战备状态。之前,我们在海军服的肩章背面印上各自的血型。战火中,军医只需撕开伤员的肩章,即可按血型输血,抢救生命;我们分头把“家书抵万金”的信件处理掉,轻装上阵;官兵们写好遗书,若谁为国捐躯了,就让生还的战友交其家乡父母。连队的小伙子热爱生活,有的战友在黑石礁、星海公园的沙滩上,告别了玫瑰花般的姑娘,然后,剃了光头,只需听一声军令,立马奔赴战场。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铁与血凝成的战友情,是能同生共死的!
如今,我早已退役。很多时候,在梦中我仿佛又来到“警卫四连”的军营,看着战士们步伐整齐,军歌嘹亮,仍是一支“拖不垮、打不散”的连队。
“滴铃铃……”一阵电话铃声将我唤醒,来者竟是阔别38年的老战友葛振海,从千里之外的哈尔滨打来,他郑重说道:“已经找到了在各地的很多老战友……”我心潮翻涌,那是一种久别的亲切。我们分别得太久、太久了,以至于谁都不愿挂断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