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船上有26只绵羊和10只山羊,问船长几岁?”近日,这道被称为“神考题”的小学数学联考题,因令人“脑洞大开”“无从作答”,引发关注。据说,该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质疑和批判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积极鼓励创新的初衷无可厚非,试题及方法做些必要而适当的改革也未尝不可,但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度,并非越“狗血”越荒唐越好。培养质疑精神,更须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上述无厘头式的“神考题”显然并不符合。毕竟,质疑精神的培养,是基于最起码的生活常理和逻辑推断之上的,而非随心所欲的胡思乱猜。
其实,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渠道有很多,并非只有在考题中体现。比如,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敢于质疑;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想问愿问;创设、营造生动合理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乐于质疑等。只要因学制宜,总能找到科学有效且为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法。而“神考题”只会令本已视数学如洪水猛兽的学生信心尽丧,而究其实,只是一种“换了件马甲”“为质疑而质疑”的标新立异的应试题而已。
面对花样百出的“神考题”,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因势利导,学生和家长大可不必忧心忡忡。冲破自惭形秽的阴霾,走出能做“神考题”即为神童的误区,把注意力放在对孩子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切莫被“神考题”扰乱了视线,带偏了思路,贻误了孩子的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