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要春捂
民间历来有“春捂”的说法,从中医理论讲,“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适当“春捂”,少去公共场所,能起到很好的养生防病效果。近年来,医疗气象学家对“春捂”有了更科学、更具体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人们在实践中便于“操作”的数据。
1.把握时机: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未雨绸缪。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一两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2.把握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3.注意温差:昼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昼夜温差大于8℃时是捂的信号。
4.持续时间:1至2周恰到好处。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二、食防春发
春天百花竞放,一些“风媒花粉”和柳絮、杨花等,在空气中形成了“过敏原”。医疗气象学研究也证明,春季是一年中气象变化最反复无常的季节。天气忽冷忽热、风沙多、湿度小,使这些过敏原的扩散量很大。春天空气浮尘里生长的螨虫,以及各种细菌、病毒等,也都是诱发过敏性疾病的因素。宠物毛也是一种典型的过敏原。此外,大气污染、居室装修造成的空气污染,均可导致过敏性疾病。在以上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再加上春天人们户外活动增多,使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容易在春季发生过敏性疾病。
预防春季过敏,应该从注意生活起居、饮食调理得当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做起。首先,在早春时节,气温仍然寒冷,在寒冷空气的刺激下,甲状腺功能亢进,消耗热量,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因此,饮食上仍以高热量为主,除多食豆类制品外,可食用糯米制品、黄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还要增加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虾、鱼类、牛肉等食物,这些食物中富含氨基酸,具有增加人体耐寒能力的作用。此外,要摄取足够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能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小白菜、番茄类蔬菜以及柑橘、柠檬等水果;而维生素A则可以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能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胡萝卜等。维生素E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富含维生素E的有卷心菜、花菜、芝麻等食物。此外,黑木耳和蘑菇也是不可缺少的食物。再就是要有适当的户外活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对预防春季过敏症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