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池”盘整资源
存志学校是杨浦区的优质民办初中,位于杨浦滨江的十五中学是所普通的公办初中,这一举措的实施,使优质教育资源突破办学性质的限制,实现融合、共享和双赢,进一步推升公办教育质量。据了解,在首轮托管试点中,存志学校将依托集团力量,实现四个“输出”,即输出理念,输出管理,输出教师,输出课程,在师资、学生培养等领域实现两校全方位深度合作,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十五中学的办学质量。
为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杨浦区在全市率先试点集团化办学,让普通学校共享“名校”资源。从2005年成立第一个教育集团——打一小学教育集团起,先后成立了13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集团,如复旦大学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杨浦小学教育集团、上理工附小教育集团等。集团核心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及教学、管理经验辐射到了其他学校,带动了其他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2015年起,杨浦区试点启动集团教师“蓄水池”计划,盘整区域资源,为每个试点集团增加10个教师编制,用于开展教师流动。在多个教育集团,每年都会有骨干教师前往相对薄弱的分校进行为期3年的支教,并且在集团内实现教师的跟教、带教和走教。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集团内教师的整体水平,在上理工附小教育集团,7年来中学高级教师数量从5名增加到17名,区骨干教师从4名增加到17名。
“地段生”出现回流
昨天,杨浦区集团化办学又新增三所学校:十五中学、许昌路第五小学、五角场小学分别加入辽阳中学教育集团、打一小学教育集团和六一小学教育集团。从今年起,杨浦区对集团内教师流动的比例再做调整:从原来的8%提高到10%,其中骨干教师流动比例从15%提高到20%。
集团化办学有效推动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杨浦区的“择校热”有所降温,不少公办学校曾经因家长择校而导致地段生流失,经过集团化办学,一些学校水平整体提升,地段生出现了回流。另据去年市教委的绿色指标监测显示,杨浦区小学生对学校认同度高达91.5%,超过全市85%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