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引用古诗词,错一两个字,看似粗心,反映的却是未能领略诗的意境。
譬如杜牧的《山行》有名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是指山形高耸,人家居于白云生处, “生”者,白云之源也,高低不定,其踪难寻,如梦如幻的诗意啊!而不理解者,每每引为“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字之易,意味尽失。
有引孟郊《登科后》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者,前句竟误为“春风得意马蹄急”,虽同为快意,但由“疾”变“急”,把个科举高中的愉快心情搞得索然无味矣。——急吼吼的,何来人生快意可言呢。
更多的人易把白居易《琵琶行》中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错成“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须知,“幽愁”与“暗恨”方能形成工整对偶。“忧愁”,人皆有之,而“幽愁”则隐秘心思难以语人者方有之。
再有,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内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句,实在是咏山歌水的千古绝唱。偏偏许多人错引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水尽山穷”,大煞风景。身既处荒僻之地,又何来游兴?
一教师朗读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不在“元二”的后面略顿,使人听起来好像“元二使”是一个名字似的。这位教师是在大奖赛的一堂课上出此疏忽的,课虽讲得不错,但终不能得奖。教者之心不可不细!过去说,教师不能当教书匠,而今看来,为师者不能没有匠心——在细微之处下功夫,以缜密和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钻研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