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鸿是我的友人,他去世巳很久;得到范瑞娟仙逝的消息时,不禁黯然神伤。不过,他们夫妇两人终于能在天堂团聚,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我同范老师不熟。在读中学时看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竟激动得不能自已。后来自己从事了戏剧工作,也一直没有忘记范瑞娟在戏中优美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有一次,由她丈夫陈伯鸿先生的介绍,我到长乐路他们的寓所去拜访了范老师。不巧,那次她急于外出,没空,我们约定以后方便时再见面。
过了一些时日,我得知范瑞娟身体不适(2005年10月15日),便同妻子周瑞珍去华东医院探望她。她身体已略好,谈吐亲切朴实,讲起了当年同卓别林会见的情形。
1954年7月,《梁山伯与祝英台》参加了在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法利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电影节。范瑞娟随一个代表团,前往捷克斯洛伐克,参加了电影节。
在此期间,卓别林夫妇在日内瓦观看了这部电影,极为兴奋。他对正在日内瓦参加会议的周恩来总理表示,希望能拜访范瑞娟。旋即,周恩来发电报给范老师,要她也到日内瓦来,一起同卓别林见见面。
会见在周总理下榻处举行。时间是在黄昏。那天太阳还未落山,大批记者已在门口焦急地等候。65岁的卓别林携夫人一到,总理就把范瑞娟介绍给他们夫妇俩。
卓别林一见到范瑞娟,就像演戏一样,他略显夸张地表露出惊异的样子,朝后退了两步,双手交叉,搁在胸前,仔细地端详着她,连声说了三遍“不像”。然后,跨上前去,同范瑞娟热烈握手。
这时,总理在一旁向卓别林解释:范瑞娟在《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电影中扮演的是中国古代的一名书生;而在实际生活,她是一位漂亮小姐。卓别林似懂非懂,觉得非常奇妙,尴尬地笑了起来。
席间,播放《梁祝》唱片。周恩来说这部片子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范老师说:我是演舞台剧的,拍电影没经验,没拍好。卓别林则认为“就是需要有这种贯穿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影片”,并表示对范瑞娟的演技特别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