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追记武警上海总队优秀战士李保保
~~~——追记武警上海总队优秀战士李保保
~~~——追记武警上海总队优秀战士李保保
~~~——追记武警上海总队优秀战士李保保
     
2018年04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兵不图啥,只想为国做点啥!”
——追记武警上海总队优秀战士李保保
江跃中 陈超 杨相腾
李保保在西部担负维稳任务 谭鹏 摄
  昨天下午,武警上海市总队机动二支队特战一中队26岁的班长李保保,在东方医院去世。他是一年前在西部边陲担负执勤任务时,被查出患上胃部恶性肿瘤的。临回上海治疗前,他还不停地叮嘱战友:“床铺别撤,过几天我还要回来。”李保保曾两次去西部边陲执勤,可这次,他再也回不去了。

  在李保保的日记里,写着这样一段话:“如果有来生,还愿为国再牺牲!”军人的奉献和牺牲,有时并不在战场上,就像李保保那样,是在平时的训练中、执勤中…… 

  成为军训佼佼者

  李保保出生在陕西甘泉这片红色土地上。当年,李保保的祖父就是从这里参加解放军,打遍了全中国。李保保是听着红色歌谣和革命故事长大的,在这个红色家庭里,男儿生来扛枪打仗保家卫国的意识根深蒂固。

  2010年12月,刚满18岁的李保保应征入伍。刚到部队时,在新兵思想问卷调查“入伍动机”一栏,李保保写道:“当兵不图啥,只想为国家做点啥!”

  李保保身子单薄、底子差,想进特战分队还差很大一截。教导员李峰说:“不行就练,在保保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在特战分队,队员们喜欢炫绝活,靠两个中指完成一套单杠二练习动作。李保保既羡慕也嫉妒,他泡在器械训练场苦练,手指磨破了,贴上一层又一层创可贴继续练,硬是苦练了一个月,不仅能完成标准的拉杠动作,还破了特战分队纪录。

  与李保保一同选进特战分队的有15名上等兵,两年后,仅剩下他1人。李保保坚守的过程中,收获的是军事技能的累积,到了第一期士官服役期满,他已成为中队军事训练的佼佼者。

  倒在巡逻的路上

  “不去战场走一遭,不算合格特战兵”。2015年4月,李保保第一个向中队支部提交了请战书,远赴西部某地,担负维稳处突任务。

  西部边陲,空气干燥、多尘、昼夜温差大,像刀子一样的风沙,吹得脸生疼。不到两个月,李保保的手和脸开始干裂,尤其是手掌上的裂纹很大,稍微用点劲,血就会渗出来,拿枪训练疼痛难忍。即便这样,李保保硬是撑着,一个科目也没有落下。

  李保保不怕苦,也不怕死。每次外出巡逻,李保保总是走在最前面。2015年10月,李峰带领特战分队奉命捕歼一伙犯罪分子。李保保是主力队员,他强顶着高原反应,在山地上奔袭数十公里后,成功将犯罪团伙围困在一个山头上,并和战友一起全歼了犯罪分子。

  2017年4月,李保保因为胃部疼痛难忍,被送到了附近的卫生所。病情缓解后,李保保出院归队,安心静养。

  一天,营区急促的警报响起。“有战斗!”李保保从床上猛地弹起,按照战斗着装,带着队员登上巡逻车赶到事发地。尽管后来得知情况有误,只是虚惊一场,但他依然不肯从战位上下来,左手握拳,死死顶住阵阵发痛的胃部,右手牢牢握着手里的钢枪,最终因体力不支,倒在了巡逻的路上。排长魏逸博感到李保保频繁胃痛,心里担忧,安排他到300公里以外的地区医院检查。李保保的胃部病理切片报告显示:胃部恶性肿瘤,建议转院治疗。

  魏逸博拿到报告后,脑子一片空白。就在一分钟前,李保保刚把继续留下来执行任务的申请交上来。这时,离任务结束还有7天,看着满脸兴奋的李保保,魏逸博宁愿相信是误诊。经报支队同意,当天晚上,魏逸博“谎称”需带李保保提前回上海汇报工作,连夜飞回上海。

  在病房里练体能

  总队、支队领导着急上火,找遍上海各大医院专家会诊,最终李保保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武警上海总队医院肿瘤科主任陈坚说:“李保保的病情是非常严重的,已经到了晚期,那种钻心的疼痛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我们科所有医生看了以后,都感到非常震惊,也只有经过战场洗礼的特战队员,才能经受如此难熬的痛楚。”

  李保保得重病的消息传到老家,父亲似乎一夜之间白了头。家人连夜赶到医院,年迈的父亲,佝偻着身体趴在重症病房前,隔着玻璃看着心爱的儿子,怎么都不敢相信,眼前十分健壮的保保竟患如此重病,心痛的泪水直往下流。 

  为配合医院治疗,控制李保保情绪,支队和家人告诉李保保,他得的是胃溃疡,只要安心休养,一定能重回战场。

  2017年7月1日,李保保被表彰为总队2017年“十佳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在医院,陪护战友邵引路每周更换中队教育训练计划表。李保保只要身体有点好转,就在病房里练体能。

  今年1月10日,习主席向武警部队授旗并致训词。李保保再也坐不住了,他不停在病房里打转。疼痛稍有缓解,就换上运动鞋,在医院的花园里跑3公里,直到被医生喝止。

  透过病房的探视窗,病床上面色苍白、已瘦脱了形的李保保,让人看了心痛。一天,李保保对邵引路说:“帮我买一盆沙棘吧,看到它,就能想起在边疆一起战斗的战友。”

  转到东方医院治疗时,他嘱托邵引路,把他的沙棘、哑铃和每天坚持写的日记带上。那一刻,李保保念念不忘的不是生与死的选择,而是继续为党为国征战沙场的期许。

  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陈超 杨相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公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教育/健康E题
   第A24版:中职风采/新民教育
   第A25版:新民教育/中职风采
   第A26版:汽车周刊
   第A2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专题
   第A28版:车界车市·广告/汽车周刊
   第A29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30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2版:广告
“当兵不图啥,只想为国做点啥!”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轨交二号线今晨故障超四小时
首例外国患者使用华人脐带血移植手术在沪完成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当兵不图啥,只想为国做点啥!” 2018-04-25 2 2018年04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