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广富林文化遗址(一期)正式敞开大门,对外试运行。经过十年建设,这片“上海历史文化之根”终于向公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看到“广富林”,我立马想到了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位于青浦区白鹤镇的青龙镇遗址。该遗址展示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贸易港口,上海在唐宋时期的发展成就,颠覆了人们对上海“数百年前一荒滩”的陈旧印象,也纠正了古诗里的“江南无所有”的旧识。不过,青龙镇当年的繁荣,多年来也仅仅是活跃在古籍里的传奇,其遗留在上海远郊的地面建筑也只是香火冷寂的青龙寺和青龙塔。如今考古有了新发现,据闻也将在遗址建设青龙镇遗址博物馆。不过,笔者觉得,除了建博物馆,是否还可以做更多:就像建设“广富林”遗址那样,在相应的范围内,复活“青龙镇”,较大规模地展示“一千多年前的‘外滩陆家嘴’”,既有长知识、学文化、呈现历史的博物馆,也有供游客游玩、购物、品尝美食的唐宋一条街,并在原址复建龙平寺塔,供游客登高,成为一个有相应规模的旅游景点。
之所以有如此设想,是缘于前不久参加南京同学会游了大报恩寺。该寺遗址开始是作为“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公众所知晓,而后南京市政府采纳市民意见,在遗址建设了占地200亩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重建了高78.2米、九层八面、周长百米的琉璃塔。如今,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早已成为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节假日游人如织,收到了文化传承、社会影响和经济收益多赢的显效。
如果能借鉴大报恩寺的做法,或许会给上海旅游业添彩。游客在上海,既可在迪士尼、东方明珠等这些洋气的乐园放纵疯玩,也可以在“广富林”寻根,更可在“青龙古镇”领略唐宋之风韵,实地感受“控江而淮浙辐辏,连海而闽楚交通”的贸易大港的繁盛景象。
当然,复活古镇,如何筹措这笔资金,这可借鉴各地的经验,可以“众筹”,也可以募股。是否也可以考虑从政府之外的渠道筹集复活青龙古镇的资金(以后用门票等收益分红)?
复活被历史堙没的古迹,在世界上也有例可循,在中国重建古迹的例子更是“多乎哉”,如苏州的寒山寺就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武汉黄鹤楼也多次重建。盼望在不久的将来,既可在“广富林”寻根,也可以去复活的“青龙古镇”,漫步于唐宋一条街,先感受唐风宋韵,发思古之悠情;再品尝美味佳肴;然后登临重建的高高的龙平寺塔,祈愿,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更加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