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尘莫及,望着前面骑马的人快速走过所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喻示两者间远远拉开了距离。今天小文谈谈望尘莫及中的尘、及的造字初义。
尘(塵),最早扬起尘土的不是奔马,而是众鹿。尘归繁后标准形作“塵”,源出甲文的鹿下置一土(图一),且有林林总总30多款异体写法。源出金文品字型叠起三鹿“麤”,在上鹿两边加两土的尘(图二),有一鹿旁添两土的尘等。现在人们都说小土为尘,是上世纪50年代简化的很有道理一字,其实清代学者吴任臣对明代梅膺祚《字汇》进行增补、添加了不少民间俗字编著的《字汇补》中,就补进了塵的简形写法“尘”。
三鹿“麤”上置二土的金文尘,形象描绘了远古先民狩猎捕鹿,群鹿在头鹿带领下快速逃逸,鹿蹄下尘土飞扬的景况。需要补笔说明的是,甲文的逐有几种写法。以表示路的彳与表示脚的止组成的“辵(辶)”组配豕、兔、鹿等字,逐是追逐不同的猎物。卜辞“王先狩乃飨,擒有鹿”,这里释为鹿的甲字形构就是辶鹿组成的逐。由于逐鹿现场多次惊险的“快闪”和笼遮一方的冲天尘土,后代引出逐鹿中原的成语,藉指群雄并起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战争。
无土“麤”也是尘的异体字,读音又作“粗”,“粗”字或体。这时鹿不再扬土飞奔,是彼此纠缠抵牾“互不买账”的三头鹿,表达粗野字谊。此“粗”还有粗砺义,用于带糠谷物,《左传》:“粮则无矣,麤则有之。”十年前被曝光倒闭的无良企业——三鹿集团,取的名亦文化缺失。我并无宿命论观点,但还是要赘笔一句,古往今来炎黄子孙爱用讨口彩的吉利字词作商号名,尘土和粗野粗砺粗劣意的麤拆成之“三鹿”作公司名,本来就大煞风景。
以尘与埃连出的名词尘埃,《辞海》解释为尘土;《汉语词典》解释之一是飞扬的灰土。尘埃两字如单独解释,古籍中的意思还是稍有不同:飞土为尘,落尘为埃。“飞土尘”训诂无疑源自鹿蹄下尘土飞扬的“鹿土尘”。
及,从人又(手)。甲文(图三)简约传神,一手抓住侧身人,《说文》:“及,逮也。”确凿无误追赶上抓住了是“及”的本义。有款甲文“及”(图四)还添了道路的彳,指明路上两人互动,后者追赶上了前者,并用手抓住对方;另有甲文及(图五)如从字的两个人,追赶者伸出魔幻之手牢牢拽住“逃者”;从阝(阜)及的甲文及(图六)则锲而不舍地追到山上照样“可及”,而非“望尘莫及”,故“及”前加否定词“莫”意思自然反转。我曾就新《辞海》不少部首没有注音解析写《谈丨丶丿》(拙栏,2013.3.25)一文,指出:“中华汉字库里的每一点每一画都是实实在在的字,都是含纳须弥的芥子,都是需要认知与传承的我们民族文化引以为傲的根。”这里“及”的互通字就有仅一笔的“乁”。
时光绵延,苍黄翻覆。本义只是“抓住”的及,后来孽乳出达到够到联系到等方面意涵。如:“及诸河(《左传》)”、“徐公何能及君也 (《战囯策》)”、“泽及万世(《庄子》)”等等。并可替代连词“和”:秦篆及汉隶;副词“岂”:“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等使用。及姓还是中华古老姓氏。
在“望尘莫及”中凝望思索。此刻我由衷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大踏步前行的速度,已让愈来愈多国家“望尘莫及”地刮目相看。壮哉!这是全体华夏儿女共同努力而赢得的民族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