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科研成果不再是束之高阁,不再仅是为了发论文,而是更多地求解国计民生,这是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给人们带来的直观印象。
公交停到站准确率如何?公交站点设置是否合理?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杨晓光教授团队经多年潜心研发首推的这一“公交医生系统”,能对城市公交服务状况实时“望、闻、问、切”,一旦发现病症,可对症开出精准化“医治”处方。它模拟人体医学诊疗过程,致力于对公交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健康监管,并对公交服务进行诊断与优化。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公交服务品质化提升、宁波智慧公交信息平台搭建,以及广东佛山公共交通综合服务指数系统构建等。
核能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发现,却又因其独特的危险性,令很多人谈“核”色变。华东理工大学科研团队设计出一款貌不惊人的爆破片,能够时时刻刻为核电系统保驾护航。这是号称核电站的“保险丝”——“华龙一号ACP1000卸压箱用爆破片安全装置”。目前,“华龙一号”已应用于巴基斯坦K2/K3项目和福建福清5、6号机组。
暖宝宝众人皆知,可你听说过“石墨烯暖宝宝”吗?这是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张义红科研团队带来的一项成果。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特性,东华大学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石墨烯衍生发热材料”,以此制作成理疗仪,通过安全的调制低频脉冲电流,促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细胞通透性增加,加快血液循环,实现对人体部位的理疗保健功能。
本报记者 张炯强